東營一、二、三社距離主社大約都有七、八公里,這路可不短啊,絕大部分人是直接走過來的。隊伍也有麋鹿拉的車,但車基本都是裝東西的,有的孩坐在面。
麋鹿是當地人馴養的家畜,但它畢竟不是牛馬,膽子很易受驚嚇,遠距離奔跑的速度和耐力遠遠趕不馬,負重能力也遠遠不如牛,拉著車差不多相當於人的步行了。為了防止其受驚傷人,這裡拉車推磨的麋鹿都是經過閹割的,而且公鹿都鋸掉了角。
生活在外面都市的人,平時很少會走八公里的路,但當地三個村社的人今天全過來了,很多人不到兩個時趕到了,他們還著揹筐呢!可見此地人的體力和耐力都很好,很多了歲數的老人,步履丁齊認識的很多年輕人都要輕健。
這些人不僅早要走過來,還要在天黑前走去,一來一至少是十五公里啊,但看錶情都很輕鬆愉悅。
當地最大的日用消耗品是鞋,有布鞋和麻鞋,最好的是用鹿皮和鹿筋製作的軟靴。好鞋一般都在過節需要長途趕路的時候穿。
眾人見到四位天兄坐著轎子,又紛紛在道路兩旁下跪行禮,丁齊命眾人起身繼續趕集去,但總這樣也不是事啊,他又命人將轎子放下,帶著三名弟子離開大路步行進入了原野,只要元帥、軍師和司馬三人陪同。
他一邊走一邊看,還詢問了各種問題。這裡的田地分公田與留田兩種,所謂公田是村社公有,主要種植糧食和油料作物。而留田則相當於外面農村裡的保留地,是各家自有的,想種植什麼根據需要和擅長。
所以大家栽培的東西五花八門,基本都與公田的勞作時間錯開。當地沒有稅收,但有類似於古代的徭役制度,每年必須有規定的時間為公田勞作。所謂的公田勞作不僅是種植耕田,也包括經營山林和湖泊,還包括為整個村寨加工各種器物。
東大營所在這片原野湖泊與平原、丘陵交錯。平原基本都在離村寨較近的地方,田間地頭種著不少樹。假如地頭桑樹較多,可能這戶人家是養蠶紡綢的,假如地裡種的黃豆較多,那麼這戶人家可能是做豆腐的。
他們越走越遠,丁齊在心想一個問題,這裡究竟是怎樣一種社會制度?
原始部落制?有點像,但又不完全是。當地的生產水平很發達,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幾乎達到了物質極大豐富。老子所的國寡民?有些地方也有點像,但也有很大的區別。
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同樣似是而非。在公有制的基礎,這裡顯然有大型協作化的生產活動,而且社會組織度非常高,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很完善。當然了,能做到這些也與村寨規模很有關,倒有點像教科般的經典社會主義了。
但這種概括也不盡準確,總之不能給它下一個已知的定義,在漫長的萬年曆史,經過了太多的災難,幾度從滅絕的邊緣重新走出來,才有了今天這個世界。人們過得太平安寧,之一百五十多年前外界發生的事,這裡倒更像真正意義的太平天國。
丁齊不禁又在思考另一個問題:他們這些外人來到這裡,被當地人視為天兄,究竟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或者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
141、上古天真論
141、古天真論
當丁齊最終停下腳步時,已經走出了五公里多,位置距離東營主社和一社、三社差不多都是這麼遠,已經到了當地人日常活動區域的邊緣。 五公里看似不太遠,當地人的體力也很好,但若從田間道走到這裡,天黑前還要趕去,能在此地勞作的時間不多了。
這裡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再往前方是連綿的崇山峻嶺了,丘陵坡地是公田,交錯生長著西瓜、南瓜、地瓜、向日葵和棗樹等作物。
按新十款天條的要求,凡散播坡田,作物不得少於五種,不得盡除荒植。這裡是最典型的散播坡田,人工種植的作物恰好是五種,間雜在各種野生植物。這麼做的產量不可能很高,但是實話,也不需要這些東西產量有多高高,收都收不過來呢。
此地已遠離村寨,白天趕過來能幹活的時間有限,是在適當的時候來撒些種子,到成熟時再組織人來收割一番,不用施肥灌溉,純屬野種天收。
勞力有限、時間有限,將太多東西運去也很麻煩,所以此地的農產品根本收不完,很多最終爛在了地裡,等待種子重新發芽,更多的倒是便宜了當地的野生動物。相對於人口規模,天國其實不缺田地,離村社越近的地方才耕作得越仔細。
畢學成大驚怪道:“西瓜,圓溜溜的西瓜!正走得渴了,開啟一個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