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部分

,當時我拒絕了!”

“你拒絕了?為什麼呀?”席芳又問。

“沒時間啊!而且,我不想湊那個熱鬧!有那個時間,上課、寫稿子,做什麼不好?娛樂圈太複雜了,我不想摻和太深!”

席芳:“啊?不會吧?這麼好的出名機會你居然拒絕了?太可惜了!”

張鵬:“是有點可惜!”

李彥:“要是我,我肯定參加!這麼好的機會!”

年小白沒有說話,但眼裡的羨慕卻掩飾不住,長孫夏秋倒是欣賞地望著趙硯,她欣賞,也理解趙硯這種做法,因為如果是換做她的話,她也不會出席這樣的電影釋出會,寫作者不是明星!如果一個寫作者像個明星似的經常站在媒體鏡頭前面,那他的身份已經變得不純粹了。

她一向認為每一個寫作者,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只有頭腦清醒,才能看清更多事情,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細節。

寫作者應該和畫家一樣,都要仔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與畫家不同的是。畫家長年累月的仔細觀察和感受之後,是用畫筆去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而寫作者是用文字去表達自己所看所感。

一樣的是,這兩種職業,都要求創作者多觀察多體會生活。

現實中,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有寫作、或者藝術細胞,或者說自己想象力不夠豐富,這些人認為作家、畫家以及其它藝術家都是有那方面天賦的。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長孫夏秋記得她爺爺曾經這麼告訴過她:“夏秋啊!所謂的天賦,都是後天培養的!比如你,從小爺爺就給你說故事。帶你看書、帶你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間百態!文筆方面確實需要多看多寫,那屬於技的方面!就像泥瓦匠砌牆、做粉刷的手藝!但想寫出好的故事、能打動人的故事,還得你自己對生活有感悟,有東西可以表達!就像一個建築大師!光會砌牆、做粉刷是沒用的!技巧可以粗糙,但心中如果沒有故事,寫出來的東西就是空洞的!味同嚼蠟!再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用!”

長孫夏秋以前一直以為趙硯的性格是很喜歡名利浮華的,沒想到他居然不是那樣的。

一個寫作者一旦沉浸在浮華名利之中,內心就會變得浮躁,寫出來的東西就會失去犀利。感覺整個故事都是飄著的。

……

《圓月彎刀》新聞釋出會到場的媒體記者太多了,這些記者所屬的新聞媒體絕對覆蓋整個大明的疆域。

趙硯他們看見這則新聞的時候,全國範圍內自然已經有無數人看見了。

且不說左小賢等趙硯同學的驚愕,也不說翰林學院中知道趙硯這個人的人有多少在驚訝。像有劍氣的作者、讀者,整個網路小說圈,也有數之不盡的人看到了那則新聞。

這些人和其他行業的人在看見這則新聞的時候,關注點有所不同。他們也驚訝這部電影能匯聚如此多的明星名人,但驚訝過後,他們就把注意力放到新聞稿上。提到那到這部電影原著小說,以及原著小說的作者。

這就像農民總是關心糧食和蔬菜,關注身邊的其他農民的糧食賣了個什麼價。

而有劍氣的王琴在得知這件事,並於電話中跟趙硯求證之後,就在網站首頁的公告欄貼出了一則新鮮出爐的公告——“熱烈祝賀石見處/女作《圓月彎刀》即將搬上大熒幕!!!”

當有越來越多的作者、讀者、圈內人士來有劍氣求證的時候,只要眼睛不瞎的,都很快注意到這則紅色加粗字型的公告標題。

於是在這則公告頁面的評論區,便迅速出現了許多評論帖,諸如:

“有劍氣居然沒有收錄《圓月彎刀》?石見不是你們的老闆嗎?老闆的處/女作居然沒有收錄,差評!——虎哥線上。”

“《圓月彎刀》?那本書寫的不咋樣吧?也能拍成電影?還投資七千萬?還那麼多大明星都加盟了?這到底是誰眼瞎呀?——靜k。”

“石見真的只有17歲?不是27?37?47?或者71?17歲的傢伙就這麼成功了,這讓我們這些奔三的老傢伙怎麼混啊?——玄天霸帝。”

“一個劇本賣了50萬……以後石見不會專門去寫劇本,不寫小說了吧?——暗夜之裳。”

“那些質疑《重生之大成兵劍》打賞作假的人在哪兒呢?再站出來質疑啊!7000萬的總投資!林浮生導演!顧青禾、喻綺蘿、裘龍、蔡小明、汪壽亭、靳榮恩、暴飛、蘭小蝶等人參演!這麼大的投資、陣容也是為了給石見作假的嗎?站出來啊!質疑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