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細作回報,天子有意封馬屠夫為涼王,不過由於朝中百官堅決反對此事遂不了了之,不過以為馬屠夫班師回朝之後,勢必會有侫臣為了討好馬屠夫重開此議,馬屠夫手握重兵、積威甚深。到時候那幫貪生怕死的朝官是否還有膽量當著馬屠夫地面表示反對,可就難說了。”
諸葛亮道:“封王之事。只怕是板上釘釘了。”
程也道:“孔明所言極是,就算文武百官反對又能如何?”
賈逵道:“馬屠夫一旦封了涼王,名義上可就壓過主公了,逵以為主公也應該自領楚王。”
“自領楚王?”諸葛亮搖頭道,“不不不,這樣做恐遭天下人非議,亮以為主公應該上奏天子,表孫權為吳王,孫權必會投桃報李,表主公為楚王,一旦馬屠夫真的晉封涼王,那麼孫權晉封吳王,主公晉封楚王也就水到渠成了。”
諸葛亮的言下之意就是說,封王之事最好不要自己提出來,如果由孫權代替曹真上奏朝廷那就順理成章了,至於朝廷是否答應,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現在誰都知道朝廷已經完全處在馬屠夫的掌控之下,馬屠夫可以說自己是奉旨討賊,孫權、曹真也可以反過來說奉密詔清君側。
反正這是一筆爛帳,誰是王誰是寇誰說了都不算,只能看最後的結果。
“這辦法不錯!”程讚道,“以為應該趁熱打鐵,派使者前往秣陵以結好東吳。”
“好,此事就這麼定了。”曹真說此一頓,向劉道,“那就勞煩子揚出使一趟東吳吧。”
劉急起身抱拳道:“領命。”
“嗯。”曹真點了點頭,環顧眾人道,“現在該議議今後的戰略了,眼下我軍所面臨地局勢非常嚴峻哪,南陽屯著徐晃的十萬大軍,隨時都可能揮師南下,永安又集結了張繡、張任五萬大軍,如果這兩路涼軍同時出兵,兩面夾擊荊州,荊州可就危險了。”
諸葛亮道:“主公不必擔憂,亮以為三年之內涼軍是不會大舉南下的。”
程問道:“何以見得?”
諸葛亮道:“在淮南與東吳一番惡戰,涼軍的損失雖然微乎其微,可糧草輜重的消耗卻極其龐大,尤其是為了安置淮南郡數百萬受災百姓,更是耗盡了治下各州幾乎所有的存糧!沒有三到五年的積累,涼軍根本不可能大舉南下。”
曹真道:“也就是說,我軍還有三到五年時間的準備?”
諸葛亮道:“最多五年,最少三年。”
曹真道:“那麼,我軍的當務之急是什麼?”
諸葛亮道:“當務之急是訓練水軍,爭取在三年之內訓練出一支精銳水軍!這支水軍地兵力可以不必太多,但一定要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尤其重要的是裝備一定要精良!不知諸位有沒有想過,馬超所率西涼鐵騎的進攻為何如此犀利?在西涼鐵騎的鐵路旁下,黃忠將軍所率的南陽士卒竟不堪一擊!”
曹真問道:“為何?”
諸葛亮道:“因為西涼鐵騎紀律嚴明,作戰勇敢,他們裝備了最堅固的鐵甲,最精良的兵器,尤其是他們的投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簡直就是我軍將士的噩夢!”
第353章 馬超病故
獻帝建安十三年(200)八月,馬躍班師回朝。
次日,德陽殿。
百官班前獨設一把交椅,卻是天子賜給丞相坐的,馬躍雙目微閉四平八穩地坐在上面。
底下百官洶洶,恰逢一年一次的大朝議,各地刺史多有回朝述職者,如冀州刺史審配、青州刺史辛評、幷州刺史辛毗、幽州刺史逢紀、朔州刺史沮授、涼州刺史傅、雍州刺史法真、益州刺史張松、司州刺史高幹等地方大員亦赫然在列。
文官班中,賈詡使了個眼色,冀州刺史審配會意,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天子肅手道:“所奏何事?”
審配道:“冀州治下十郡三國空缺郡守六人,國相兩人,各郡國治下一百六十七縣空缺縣令(長)共計一百零九人,如此龐大的官員空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冀州政令的通達和社會的穩定,臣懇請陛下從朝官中挑選能幹之士外放郡守、縣令長。”
“臣有本奏。”
“臣也有本奏。”
“陛下,臣亦有本奏。”
審配話音方落,青州刺史辛評、幷州刺史辛毗、幽州刺史逢紀也相繼出班跪倒於地。
天子問道:“所奏何事?”
辛評道:“青州空缺郡守七人,縣令長九十六人。”
逢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