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之微、宋無為,不是一類人。李之微、宋無為,顯然存了不服輸之心,而孫紹,則直接以法力,讓對方無話可說。至於王尋,比起李之微,懂禮得多,而孫紹,則稍稍給他留些顏面。
連敗三人,孫紹氣勢越來越盛,而東華帝君這邊,小神們紛紛露出怯意。
傻子也看出來,孫紹對三千大道的明悟,太深了,與其談論三千大道,簡直是自取其辱。
“何為山!”
“人界有山,山有高有低,那高山未必成峰,那低山未必不成脈,你以山高相比,何不放眼看去,山高山低,皆是山!”
“何為雨!”
“雨生於天,死於大地,中間流淌的過程,便是雨的一生。此話,實際並非我的感悟,但我卻覺得,沒有比這更好的話,可以形容雨。”
。。。
一句句論道之後,孫紹或以法力,讓對方無可辯駁,或以奧妙玄理,讓對方無可爭辯。
一個個小神,被孫紹說得啞口無言。
最後,那些小神,索xìng問起百家典籍,經史文賦。
這些東西,孫紹曾在菩提座下聽過,但這些年過去,很多東西,他已經淡忘了。
並非記憶遺忘,而是他的感悟,隱隱已經超越了那些經史的作者,那些記憶,只留jīng華,辭藻卻已如糟粕,被其拋棄在記憶角落。
“敢問大聖,《神人經》第三卷第五句,神君說了什麼。。。”一個酸儒打扮的小神問道。
“孫某,不論文賦。。。拘泥於辭章華飾,則失了文章存在的本來目的。孫某隻記得那些經書思想,至於生硬文句,孫某不談。”
“哼!好個傲慢的齊天大聖,難道你以為,你的思想,已經超越那些洪荒先聖了嗎!”酸儒似乎抓到了孫紹的把柄。
“並非如此。聖人云,道可道,非常道。。。能說出的詞句,只能描述道,而非道本身。真正的大道,並非詞藻所能形容。就好比我等論道,也無法斷定,我說的就一定正確。”
“好,那老夫就問你,何為凡,何為仙!何為人,何為聖!何為生,何為滅!何為yīn,何為陽!何為天,何為地!”
那酸儒還yù再談,卻被東華帝君揮手打斷。
無意義的辯論,是無法鬥敗孫紹的。此子對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