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部分

無語的“強大能力”。

“你是叫丘尚樂,表字鴻音吧。”

“呃,是,是的。太守大人,不知您有何疑問?”

還沒等丘小盆友將注意力集中到稿子上,李書實便忽然問起了一個與他所要彙報的內容完全無關的問題。饒是丘尚樂定力十足,也被李書實問的微微一愣神。

“夕賊子王莽亂政之時詔‘令中國不得有二名’,今斯人雖已逝,然其俗仍在,眾人皆以二名為恥,不知汝為何不同於眾人,獨不懼人言可畏?”

“先祖昔年不喜莽之亂政,故遷家族避禍於此地深山之中,則王莽之政更不會從爾。”

有人認為王莽區區十五年的執政時間對於堂堂一個東漢王朝外加魏晉時期的影響實在是有限,可是實際上呢?有很多風俗一旦被社會認定之後再想要修改所要面對的慣性是巨大的。除非統治者認為非常有必要非改不可,否則的話強行更改只會勞民傷財。

就好像王莽非要將匈奴改成降奴,單于改成服於那樣,就是對匈奴人的習慣進行干涉,匈奴自然相當的不滿。而去二名則不同,因為原本沒有類似的習俗,現在王莽人為地創造出了一個,而且還讓這個新的習俗變成了標榜身份的象徵。這對於一向喜歡用各種手段標榜自己的與普通百姓不同的貴族來說無疑是樂於接受的,沒看之前對於王莽改名奮起抗爭的匈奴人對於王莽的去二名法令卻完全沒有牴觸,反而“順製作,去二名”,學的那叫一個順溜。

當然,因為王莽的名聲很臭,所以也有人以拒絕實行他的一切政策這樣激烈的方式表示自己不願與其同流合汙的志氣,就好比眼前這位對於自己的二名完全不在意的丘尚樂。

“哦~原來如此啊。好吧,鴻音你繼續吧。”

不過也幸虧丘尚樂沒有表現出對於去二名的興趣,否則李書實絕對會十分惡趣味的“幫助”他將名字改為丘比,字馬猴好呢,還是字燒酒好,要不乾脆號饅頭卡好了。

李書實的打岔讓原本準備了不少辭藻的丘尚樂一時間卻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口,畢竟雖然也可稱得滿腹經綸,可畢竟還是個不到二十歲的未成年人,平日裡語氣打交道的人也都對他很是客氣,乍一見李書實這等好似信口雌黃的傢伙他還真的有點不適應。

畢竟無慾才能剛,他既然接受了程昱代李書實對其的徵辟,就證明他對於李書實還是有所求,希望能夠透過李書實這一渠道達成某些目的。所以李書實這個太守對其的評價就顯得很重要了,畢竟程昱雖說可以代替李書實處理很多問題,但是舉孝廉這種大事李書實說他完全交給程昱去操作不管是程昱還是其他人都絕對不會相信的,更不要說李書實剛才也很在意的詢問了丘尚樂的品行,就證明李書實對於那些重要的事情是不會輕易放手的。

所以雖然李書實的某些表現有些出格,但是他是上官,所以某些舉動是可以容忍的,再加上畢竟是第一次嘛,緊張什麼的或多或少還是有上那麼一點點的。

當然,想來某丘是絕對不會承認這一點的,不過為什麼他的嘴角會忽然抽搐起來呢?

不過經過這樣一番折騰,丘尚樂原本心中存有的那點小激動已經漸漸平歇,再看看自己準備的彙報稿,頓覺其中的那些頗為華麗的辭藻很是刺眼,不知道是覺得它們太過繁瑣無趣就如同總是打岔來打岔去的李書實一樣呢還是覺得李書實根本配不上那些華美的東西,反正接下來的彙報中丘尚樂的話語異常簡練,倒有了幾分能吏的感覺。

實際上程昱需要李書實知曉的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人口的變化方面,這可以說是一地發展的根本。有人就有勞力有兵員同時也有稅收,同時發現可用人才的可能也更大。就算實在乏善可陳,也可以自己培養嘛,雖說麻煩了點,但是基數越大,成才的數量也會越多。

所以只要還沒有達到一個地區所能容納的人口的峰值,人口總是越多越好不是。

另外因為西河豪強的數量有限,雖說託庇於豪強的佃戶和奴婢佔原西河郡人口總數的比例高的嚇人,但是受限於西河那匱乏的人口,總量卻並不大,被如此眾多的外來人口一經稀釋,所佔比例很快也就下降到了所有人都看著還算舒服的地步。

對於豪強所隱秘的人口李書實並不打算太過深究,畢竟那些都是豪強們在周邊環境如此惡劣的西河賴以生存的基石,如果四方平靜李書實還可以考慮徐徐圖之,可是經過鮮卑人對皋狼的屠殺之後,雖然西河的守軍實力並不算差,但依然讓不少豪強有了加強自身實力的想法。

不過有了李書實的民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