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君吟罷,眾人拍手叫好,鬧騰不已。
王文君連連抱拳,以示過獎。
忽有人來報道,“報告大人,大事不好了!”
眾人聞言以為是洪水變故,立時鴉雀無聲。
王文君鎮靜道,“發生何事,何以如此驚慌?”
稟報之人回道,“回稟大人,万俟,万俟大人不慎失足落水…”
“啊!”王文君聞言大驚,追問道,“怎會如此?在何處?快帶本郡過去!”
王文君邁步疾行,稟報之人邊走邊回稟,“衛統領已將万俟大人撈起,但…”
王文君截道,“不必多言,快走!”
眾人趕到,衛朝英上來稟道,“大人,已經不行了。”
王文君走過去探了探,片刻之後,搖了搖頭道,“叫人來,把万俟大人的屍身收管好,稍後由本郡親自送回万俟大人府中。”
乍聞噩耗,万俟夫人確認屍體是万俟傑本人後,當即大哭大鬧,無法形容。王文君不得已道,“万俟夫人,請節哀順變。万俟大人為治理郡中水患勞心勞力,百姓敬仰,本郡會如實向朝廷奏明,日後加功進賞,自然是少不得的。”
万俟夫人聞言不由得一愕,愣了少刻忽地衝王文君嚷道,“這人都死了,加功進賞還有什麼用?啊,你說啊!”
衛朝英見狀惱道,“夫人請自重,當知站在你面前的是郡守大人!”
万俟夫人見衛朝英嗆聲,掉頭撒潑,步步緊逼,“你是什麼東西!你們害死了我家老爺,現在又要來打殺我這老婦不成?”万俟夫人說著忽又轉身鋪在万俟傑的屍體上大哭道,“老爺,你死得好慘、好冤吶!你怎麼會突然傻乎乎地跟著去治水,這水又淹不到咱們家裡,你去湊什麼熱鬧啊!老爺啊,我好苦吶!”
王文君此時已將怒極的衛朝英支走,靜靜立了一會,見万俟夫人沒有停下的意思,便又立了一會,隨後溫聲道,“万俟夫人,万俟大人愛民如子,實乃我輩之楷模。万俟大人臨終前託本郡帶話給夫人,万俟大人希望喪禮從簡,唉,万俟大人臨終前猶能靈臺清明,本郡實在感佩不已,也希望夫人莫要違逆了万俟大人最後的心意。”
万俟夫人聞言哭聲忽止,直到王文君把話說完良久,才忽地又伏在万俟傑的屍身上傷心道,“老爺,是誰把你洗腦了呀?”
王文君聞言搖搖頭,在万俟夫人身後道,“本郡還有急事,先行告退,萬請夫人節哀順變。”
王文君回到府衙,傳召各級官員召開緊急會議,守丞一職空缺,而治水大勢卻刻不容緩,需要有人臨危受命,暫代守丞之職。
各級官員,無人自薦。
王文君環視一眼,目光最終落在五官掾秋濱身上,秋濱不由得一個哆嗦,自知若不推卸,自己必然首當其衝,不待王文君開口,連忙舉薦道,“大人,下官心中有一合適人選。”
“哦?”王文君聞言一笑,順勢道,“秋大人慧眼,不知看中了誰?”
秋濱戰戰兢兢道,“掌書記古時道,材力過人。”
王文君聞言看向古時道,“古大人,你怎麼看?”
古時道心知王文君有意提拔自己,此時不過是找個橋樑架路,回道,“下官才力實不足以稱‘過人’,承蒙秋大人厚薦讚賞,下官誠惶誠恐,但治水之事乃當務之急,下官腆顏,願意一試。”
王文君即道,“好,現由古時道暫代守丞之職,各位須好好配合古大人工作,不得有半點馬虎,以慰万俟大人在天之靈。”
各級官員自是唯唯諾諾,點頭稱是。
(本章完)
正文 匪生秀劍
本卷講述龍庭氣節,護國雙柱的故事,敬請各位讀者閱覽!
。。。
。。。
治水一年有餘,水患告除,王文君馬不停蹄,封衛朝英為督軍統領,衛朝英嫡系的三十六名部下為北靈先鋒將,集中練兵訓馬。
王文君本人亦不容少憩,為除去郡中賊患枕戈待旦,歷經大大小小數十次戰役,不知不覺間,光陰流瀉。
就在剿匪最艱苦一戰的前一個月,朝廷向各地頒佈柳籍趙詢在西壤殲滅鄙喜、收復失地的訊息,特令舉國休假七日,又有聖旨:念桂林郡郡守王文君治水有功,免除郡中百姓一年之賦稅。
桂林郡官民為此訊息歡喜鼓舞,奔走相告。
王文君則憂心忡忡。
自剿匪以來,王文君親自督師作戰,百戰百勝,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