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經驗絕對不是透過訓練就能夠獲得的,而只有透過殘酷的戰鬥考驗。並且最終倖存下來地坦克手才是最優秀的坦克手,而現在,古迅雷最缺的就是優秀的坦克手。兩個騎兵師裡,除了營團長以上級別的軍官是老兵之外,其他的坦克手都是由步兵,而且是預備役步兵臨時訓練出來的,而不到三個月的訓練,是不可能讓這些步兵成為優秀坦克手的。也許,在訓練場上這個問題還不是很突出,可是在實際的戰鬥中,這個問題就立即暴露了出來。
第一騎兵師一團與美軍的戰鬥中,坦克手的素質問題就已經成了一個主要問題,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戰鬥中,就有36輛坦克被美軍摧毀,這些坦克裡超過半數的坦克手陣亡,另外的也多半負傷。而從戰鬥結束後統計的結果來看,這些被摧毀的坦克中,有八成的坦克是因為開炮時停止時間太長了,被美軍的坦克手抓住了機會,結果在規避之前就被炮彈擊中,而只有兩成不到是在行進間被美軍的坦克擊毀的。
同樣的問題在二團裡也非常明顯,在前十分鐘的戰鬥中,二團所有坦克的平均命中率不到一成,而且多次出現數輛坦克重複炮擊一個目標的情況。這不但是坦克手個人素質的問題,而且也暴露出指揮官的能力問題。這是古迅雷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他的希望是,有更多的坦克手能夠在實戰中獲得經驗,並且尋找到提高能力的方法,並且最終倖存下來,成為優秀坦克手。
相對而言,美軍的素質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當時被分派到澳洲大陸的美軍是精銳部隊,但是大部分美軍的精銳裝甲部隊實際上都在英國以及北非戰場上。比如巴頓將軍麾下的坦克部隊就在英國,而艾布拉姆斯將軍則在北非戰場上。可以說,佈雷德利得到的只是一些二線部隊,其中還有不少是預備役的部隊,他的情況不會比古迅雷好多少。
在被打了十幾分鍾後,美軍才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兩個坦克營的剩餘坦克迅速的集結了起來,朝著唐帝國的坦克部隊發起了反衝鋒。這個時候,佈雷德利將兩個步兵營,以及一個坦克營派了過來。顯然,佈雷德利沒有放棄繼續向西進攻的希望,而且他並不知道,從南面殺來的有足足一個坦克團的兵力,如果他知道這一點的話,恐怕早就開始撤退了,而他沒有撤退,反而堅持了下來。
當雙方的坦克衝到一起的時候,戰場上的情況立即混亂了。在激烈,緊張的戰鬥中暴露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即很多坦克手根本就沒有仔細的辨認目標,而是朝著任何一輛在其炮口前方的坦克開火。在戰鬥結束後。古迅雷安排人員去戰場上調查了情況,結果,當時二團被擊毀地坦克中,有四成是被誤擊的!同樣的,這個問題在美軍中也存在,有一輛M26竟然被12發75毫米的炮彈命中,結果沒有被摧毀。最後是一被一發80毫米高速穿甲彈從側面擊毀的。
可以想像,當時戰場上的情況有多混亂。大部分的戰鬥都是在200到500米這個距離內進行的,也就是說。幾乎任何一發炮彈都是致命地。在這個距離上,就算是M4的75毫米短管坦克炮也能夠輕易的幹掉25式坦克。
也許,坦克手不會看到被摧毀地坦克裡面的敵人被炸死的場景。可這絕對是一場極為慘烈地戰鬥,不管是古迅雷,還是佈雷德利。都不想看到這樣的戰鬥,這是拿雙方士兵的生命在戰鬥。那些被摧毀地坦克上燃起的大火照亮了整個戰場。在古迅雷趕過來的時候,很多坦克還在烈火中燃燒著。
混戰持續到了十一點左右,雙方的指揮官也都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此時,已經有至少50輛美軍坦克被擊毀了,而第一騎兵師二團也損失了40多輛坦克。二團長在這個時候下達了退出戰鬥的命令,他讓三營留在了後面斷後,一營先撤,二營跟著撤出了戰鬥,在戰場外面阻擋美軍坦克。然後讓三營撤了出來。而美軍的指揮官只晚了五分鐘下達撤退的命令,已經有兩個坦克營徹底的失去了戰鬥力。美軍也堅持不住了。
張曉林在收到了二團的報告後,立即命令二團在整頓好隊伍之後繼續衝擊美軍,並且讓二團尋找美軍防線的薄弱位置進攻,不要與美軍纏鬥。接著,張曉林讓一團也將剩餘的力量組織起來,從正面壓縮美軍的防線。此時,張曉林率領地三團還在繼續前進呢。
古迅雷沒有去幹預張曉林的指揮,他只是下令讓翁羽做好參加戰鬥的準備工作。此時,古迅雷已經嗅到了勝利的機會,如果美軍被迅速擊潰的話,那麼就應該讓第二騎兵師迅速出擊,最好能夠一口氣打到阿米代爾,切斷美軍的退路。當然,僅僅用騎兵師去攻佔阿米代爾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步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