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5部分

對抗義大利。最終。波斯帝國連線唐帝國,德國共同制裁義大利,而英法美俄等國則暗中支援義大利。

為義大利提供了大量的石油,鋼鐵等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

在大戰爆發之前。阿比西尼亞地發意鬥爭仍然在進行之中,親波皇帝已經流亡到了德黑蘭,成立了流亡政府。波斯帝國也在向抗意的軍隊提供軍事援助,只是沒有急著介入戰爭。當雙方都參戰之後,波斯帝國立即出兵切斷了義大利通往阿比西尼亞的陸上交通線。而唐帝國艦隊在南大西洋地存在也讓義大利無法透過海運向阿比西尼亞戰場輸送兵力。結果,在22年,也就是戰爭爆發的第二年,波斯帝國藉助唐帝國一支規模不大地遠征軍的幫助,迅速的掃蕩了阿比西尼亞,將義大利的觸角趕出了東非之角。

也正是從此開始,義大利聯合同樣在北非殖民地上與波斯帝國有著重大矛盾的西班牙,法國出兵北非,進攻埃及,爭取打下蘇伊士運河。

將波斯帝國地勢力趕出北非。這也是義大利參戰的主要原因。

從這點上來看,義大利實際上與德國的矛盾並不大,義大利參戰的主要目的就是北非的殖民地。而不是歐洲的霸權。因此,德意兩國的歐洲南部戰線也成為了一條寂靜的戰線,雙方都沒有要發動戰略進攻的意圖或者實力,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在這個次要戰場上投入太過地兵力了。

德國向唐帝國提出了一個幾乎無法滿足的要求。作為“回報”,唐帝國提出的要求實際上也是德國所無法做到地。同盟畢竟只是同盟,兩國之間的矛盾仍然無法消除。說白了,雙方都在盡最大限度的為自己爭取利益,雖然絕大部分時候雙方的共同利益是重合地,但是在某些特殊方面,雙方的利益又是相互矛盾的。

談仁皓在明白了首相提出讓德國出兵南歐的意圖之後,他也就沒有多想了。這不過是政治家的一盤遊戲而已,而他到德黑蘭去面對的則是德國軍人,因此,他也對德國軍人更為感興趣。

因為這次主要討論大陸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因此雙方參加會議的主要都是陸軍將領,而海軍將領不過是個陪襯而已。德國代表團的首席代表是曼施坦因陸軍元帥,另外德國空軍,海軍也都有將領參加。

德國的元帥與唐帝國的元帥並不一樣。在唐帝國,元帥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自從唐帝國設立“元帥”這個軍銜之後就規定,只有兩軍統帥才是現役元帥,也就是說,元帥與軍種司令是掛鉤的,而其他的元帥也肯定曾經擔任過陸海兩軍的司令。而在德國,元帥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種榮譽,以及獎賞。除了軍階更高一點,元帥在指揮許可權上並無對等的職務,因此德國軍隊裡有很多元帥,特別是在戰爭期間,元帥幾乎是“量產”出來的。比如到現在,德國陸軍就有十幾個元帥了,而這種情況在唐帝國根本就不會存在。

談仁皓很仔細的看完了曼施坦因的資料,他拿到的資料並不多,內容也很簡練,可從這其中,談仁皓也看出了點名堂來。

曼施坦因原本姓列溫斯基,出生於貴族,在年幼的時候過繼到姨夫家之後才改姓曼施坦因,而其生父就是一名炮兵將領。18歲的時候參軍,先任近衛步兵團的見習軍官,並且在一年之後成為了正式軍官。在參加一戰的時候晉升為上尉。一戰結束之後,德國因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曾長期限制軍備發展,而曼施坦因在此期間參加了一個致力於重新組建武裝力量的委員會,並且擔任了高階參謀。在大戰爆發前,曼施坦因在其他國家訪問的時候接觸到了大量裝甲兵方面的資訊,並且吸取了很多經驗,並且隨後進入德軍總參謀部,在此晉升為將軍,並且相繼擔任了很多要職,使他能夠接觸到德國軍方的高層決策。

戰爭爆發的時候,曼施坦因以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的身份在東線戰場上與俄軍打了幾次極為漂亮的戰役。隨後調往西線戰場,出任第38軍軍長,並且在西線戰場上頂住了法國裝甲兵的猛烈進攻,透過一系列的果斷,迅速,猛烈的反擊扭轉了西線戰場上的敗局,並且最終攻入了比利時,從北面合圍了法國,徹底扭轉了西線戰場上的局面。接著,他再次前往東線,指揮第56裝甲軍在維斯瓦河頂住了俄軍的猛烈進攻,而且正是他的優秀表現,最終使俄軍在距離柏林一步之遙的地方停了下來,再也無法前進一步。在此,曼施坦因以其優秀的表現,傑出的貢獻被晉升為戰場元帥。

從這份履歷上可以看得出來,曼施坦因是一個非常精通裝甲戰的指揮官,而且他所擅長的絕不是防禦(在德軍中,最擅長在逆境中防禦的是莫德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