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6部分

一輪炮擊開始,六艘戰列艦就在自由開火,從第二輪炮擊開始,好幾艘戰列艦上的各個炮塔都在自由開火了,炮手根本就不需要槍炮軍官提供的炮擊引數,直接利用安裝在炮塔頂部的備用瞄準儀進行炮擊。

看著排頭的那艘美軍戰列艦不斷的挨著炮彈,常薦新這才鬆了口氣。此時,他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戰鬥已經打響了,第三特混艦隊是不可能輕易的撤出戰鬥的,問題是,大西洋艦隊有六艘航母,那六艘航母上載有數百架轟炸機,另外,附近機場上還有大量的岸基轟炸機,這些轟炸機隨時有可能到來,那麼第三特混艦隊在蹂躪了敵人的戰列艦之後,能夠頂住敵人的轟炸嗎?

當參謀軍官前來彙報,其他特混艦隊派來的防空戰鬥機已經陸續到達的時候,常薦新也不再擔心艦隊的安全。談仁皓要求每一支航母特混艦隊都為第三特混艦隊派遣至少一箇中隊的防空戰鬥機,這樣一來,第三特混艦隊上空就有五個中隊的防空戰鬥機,為此,常薦新還不得不專門安排五艘驅逐艦負責引導這些戰鬥機執行防空作戰任務呢。有了這麼多的戰鬥機掩護,第三特混艦隊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可問題是,那六艘美軍的航母到底在哪?

很明顯,斯普魯恩斯距離戰場不會太遠,他是在夜間離開的,就算是出發後立即以最大速度航行,也在距離聖地亞哥300海里範圍之內的海域,如果考慮到航線設定上的問題,也許距離聖地亞哥不會超過200海里,那麼,斯普魯恩斯在知道其戰列艦艦隊遭到了打擊之後,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映呢?

就在常薦新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俄亥俄”號打出了反擊的第一排炮彈,他的精力也立即轉移了過來,在考慮美軍的航母之前,還是得先幹掉那幾艘戰列艦!

第二十三卷 前進跳板 第七十六節 鉅艦的反擊

在前三分鐘之內,“俄亥俄”號根本就沒有進行“抵抗”,而且在這三分鐘之內,南面的六艘戰列艦分別打出了五到六輪齊射,也就是說,僅僅三分鐘,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就在“俄亥俄”號上用掉了近300發炮彈。從後來統計的結果看,這三分鐘內的炮擊命中率超過了五成,可問題是,真正爆炸的炮彈卻遠沒有那麼多。

戰後,第三特混艦隊六艘戰列艦統計的結果是,至少命中了敵艦169枚炮彈,誤差大概有一成左右,可瞭望員觀察到的爆炸次數卻僅僅只有30多次,加上在艦體內部發射的爆炸,也不會超過50次。也就是說,如果真有170發左右的炮彈命中了“俄亥俄”號,那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炮彈爆炸,其他的全是啞彈!毫無疑問,這個啞彈比例確實是太高了,高得有點離譜!後來,在“俄亥俄”號被打撈起來之後,這一統計結果得到了證實,當時承擔打撈工作的部隊在這艘戰艦上一共找到了86枚沒有爆炸的炮彈,另外,還有很多炮彈在命中戰艦後被彈了出去,也沒有發生爆炸。

造成啞彈率與跳彈率高達七成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的炮擊角度,二是26式穿甲彈在設計上的一些缺陷。

前三分鐘的炮戰中,六艘“新省會”級打擊的都是“俄亥俄”號的正面,而“蒙大拿”級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吸取了很多的實戰教訓與經驗,其艦橋的體積相對較小,而且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以及大部分主裝甲都有很大的傾斜角。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變相的提高裝甲的垂直厚度,還能夠提高跳彈的比例,從而提高抗打擊能力。也正是如此,當時擊中了“俄亥俄”號地炮彈中,大概有兩成成了“跳彈”。沒有威脅到戰艦。另外,在這個距離上,26式穿甲彈應該有足夠的把握穿透“俄亥俄”號的主裝甲板,因為設定了很大的傾斜角,結果有很大一批炮彈沒有能夠打穿裝甲,進入艦體內部。

26式穿甲彈的設計也有一定的問題。26式穿甲彈是帝國海軍的第三種400毫米口徑的重型穿甲彈。與帝國海軍以往使用地輕型穿甲彈的區別是,重型穿甲彈的初速較低,存速能力好。而且彈道彎曲度大,更加適合遠距離交戰。透過帝國海軍的測試,26式穿甲彈的最佳打擊距離應該是15000碼到20000碼之間,在這個距離上,穿甲彈幾乎是垂直落下的,而且有很大的存速,能夠保證擊穿敵艦的水平裝甲。相反,在20000碼以上,炮彈的速度降低了很多,穿甲能力也就減弱了不好。而在15000碼以內。因為炮彈落下的角度不大,而且打擊地多為戰艦地側面主裝甲,其效果反而不好。這可以說是當時所有重型穿甲彈的一個共同特點。而根據這一特點,26式穿甲彈的引信在設計的時候也更為重視垂直打擊時的可靠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