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5部分

跟隨他一起過來的陸航高階軍官負責策劃的,與吳林糠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只是在行動之前,羅雲衝才會向他們詳細的說明任務。當時,羅雲衝大量借鑑了英國人轟炸魯爾大壩的經驗,而且作戰任務的時間性相當緊迫,他就沒有邀請飛行員一起制訂作戰計劃。

十七日的訓練相當緊張,吳林糠的第一次飛行就持續了近6個小時,而且是在轟炸機攜帶了8噸的壓載物的情況下進行的,其中有3個小時都是以最大巡航速度飛行,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轟炸機是在距離海面不到50米的高度上以最大速度飛行的。當轟炸機降落在機場上,吳林糠從飛機上跳下來的時候,他已經是滿身大汗了,其他的機組成員也好不到哪裡去,就連他們這批精英飛行員都在那半個小時的超低空極速飛行中感到萬分的緊張,之前,他們可從來沒有在超低空以最大速度飛行過這麼長的時間呢,要知道,重型轟炸機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在高空飛行,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飛機撞上海面的危險,而在超低空。只要操作有一點點失誤,轟炸機就將一頭撞上海面,機組成員也將粉身碎骨。

其他十一個機組的情況也都差不多,甚至有一名飛行員從飛行服裡擰出了半斤汗水來。而吳林糠他們只休息了不到兩個小時,在下午就開始了第二次飛行訓練。此時,這些飛行員只能夠祈禱他們駕駛的“鵬”式轟炸機不要出故障,不然他們連向別人訴苦的機會都沒有呢。

可以說,當時提供給尖子飛行員部隊的這批“鵬”式轟炸機的效能絕對是最好的。而且配備給該部隊的地勤人員的素質也是最好的,這是吳林糠他們能夠在持續進行高強度飛行訓練的情況下,轟炸機不出機械故障的主要保證。同時,“鵬”式轟炸機地優秀效能,也是當時帝國陸航所裝備的其他任何一種轟炸機都無法達到的。

相對於以往的轟炸機,哈飛在設計“鵬”式轟炸機的時候,並不是摸黑前進的,而是有大量的實戰經驗可以借鑑。另外,根據戰時的一些特殊規定,加上當時哈飛還在全力開發“遊隼”與“獵鷹”兩種戰機。沈飛與南飛也參與了設計工作。分擔了哈飛的壓力,同時也集中了三架飛機制造廠的優勢,這為“鵬”式轟炸機地研製奠定了堅實地基礎。可以說。當時“鵬”式轟炸機的設計團隊是帝國最優秀的重型轟炸機設計團隊,其中有十四名帝國科學院與工程院地院士,一百多名高階工程師,以及大批曾經參加過“狼鳩”的設計與研製工作的成員,光是這個團隊,就是超豪華的配製了。

可是,“鵬”的研究並不是很順利,特別是在27年之前,帝國海軍一直缺乏足夠的研製經費,另外。當時陸海兩軍航空兵都是各搞各的,沒有采用統一的裝備,雖然陸航也採購了不少的“狼鳩”,但是一直在獨立研製新式轟炸機,沒有參與到“鵬”的研製工作中來。以及海軍當時地重點研製物件是“遊隼”,以及“獵鷹”等戰術飛機。在這麼多的因素下,“鵬”式轟炸機的研製工作也就不會快到哪裡去了。

快有快的好處,慢也有慢的好處。在“狼鳩”開始大批次生產的時候,“鵬”的研製計劃就正式啟動。而且海軍也開始投入研製經費。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鵬”的研製工作一改再改,而且隨著海軍逐漸降低了投入,延長了研製時間,雖然設計團隊在為此不斷地抱怨,甚至得想法設法的從各種渠道獲得研製經費,但是這也讓工程師有更多的時間來修改設計中的細節問題,進行更多的模型封凍實驗。最關鍵的是,在這幾年中,大量的新技術誕生,而工程師都在密切的關注著各種與轟炸機有關的基礎科學的進步,並且在研製過程中不斷的加入了新的技術。也正是如此,“鵬”的基礎設計就改了五次,期間加入了大量的新技術,採用了很多以前根本就不會用到轟炸機設計中的新方法,從而使“鵬”式轟炸機在誕生的時候就擁有了超群的效能。也因為很多新技術首先使用在了別的戰機上,使“鵬”式轟炸機在正式投產的時候,其成本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對而言,這些實際上都是好處,當然,因此而耽擱了幾年的時間,這就是負的一面了。

如果從“鵬”式轟炸機誕生後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來看,長達五年的研製時間所帶來的影響應該是好的居多,畢竟在此之前,“狼鳩”以及其眾多的改進型足以承擔起大部分的轟炸任務,不胳是陸軍,還是海軍,實際上都沒有裝備更好的重型轟炸機的現實要求。而在“鵬”式正式投產之後不久,戰線就推進到了美國本土附近,海陸兩軍也開始尋求比“狼鳩”飛得更遠,能夠攜帶更多炸彈的新式轟炸機,“鵬”式轟炸機也正好趕上了這個時機,從而順利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