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2部分

西南頭昏艦隊還在距離瓜島帶25海里海面上前進著。魏東北沒有任何的大意,他的任務不是去與第32特混艦隊作戰,而是去把美國的運輸船隊攔截下來的。因此,他立即就修改了航線,讓艦隊更靠近瓜島行駛,努力把美國的運輸船隊找到,然後趁第三特混艦隊纏住第32特混艦隊的機會,將美國的運輸船隊一舉消滅掉!

第十卷 鎖鏈群島 第二十六節 糾纏

一點四十五分,“廣州”號上的九門400毫米主炮的怒吼標誌著嚴師琪將他的主力投入到了戰鬥之中。到一點五十分,31戰列艦編隊裡的四艘戰列艦全都找準了自己的目標,然後揚起了炮管,將重量超過了一噸的披帽穿甲彈打向了美國艦隊裡的那幾艘戰列艦。

唐帝國戰列艦主炮使用的穿甲彈有兩種,一種是在21年,也就是戰爭爆發的那一年服役的21式穿甲彈。這種穿甲彈重1050公斤,裝100公斤炸藥,其裝藥量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同類穿甲彈中最大的,就連“大和”後來使用的460毫米穿甲彈的裝藥量也遠遠不及。實際上,這是唐帝國在戰爭初期主要為對付日本的“扶桑”,“金剛”,等戰列艦設計的穿甲彈,準確地講,應該是半穿甲彈。

當時,“扶桑”,“金剛”,等戰列艦的裝甲防禦是出了名的糟糕,日本除了“大和”之外的戰列艦並沒有採用重點防護的裝甲敷設方式,仍然是全面防護,因此主裝甲帶並不夠厚,而其裝甲鋼的質量又是出了名的差。因此,即使是21式半穿甲彈仍然能夠很輕易的解決掉日本的戰列艦,甚至連“尊嚴”級用的17式穿甲彈都能夠很輕易的擊穿日本戰列艦的主裝甲。在沒有必要繼續提高穿甲能力的時候,增大裝藥量是提高炮彈威力的有效辦法。不過,日本的聯合艦隊很快就完蛋了,除了戰爭初期雙方的幾艘老式巡洋艦在琉球島打了兩次無傷大雅的海戰之外,實際上,雙方的戰列艦一直沒有碰頭的機會。結果,21式穿甲彈基本上沒有派上用場。到了美國參戰之前不久,唐帝國海軍才發現,21式穿甲彈對付“科羅拉多”級之前的美國戰列艦還算犀利,可面對“北卡羅萊納”級之後的新式戰列艦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23式穿甲彈應運而生。因為該穿甲彈是在23年底定型的,因此就被稱為23式穿甲彈。第一批次產地23式穿甲彈在24年初送到了第三特混艦隊,正好趕上了“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可當時海軍仍然有不少21式半穿甲彈,因此在殲滅“Z艦隊”的作戰中,仍然主要使用21式穿甲彈,23式穿甲彈只用了100多發。

23式穿甲彈重1200公斤,是重徑比最大的穿甲彈之一。實際上,“重彈”(指炮彈的重量與口徑比偏大)是美國海軍的發展傳統,在一戰時。唐帝國海軍仍然不怎麼喜歡重彈,因為重彈降低射速,降低炮彈的初速,還將減少彈藥儲備數量。在速度重要,還是重量重要這個問題上,唐帝國之前是一直偏向於速度的,即炮口初速高的穿甲彈更有效。

實際上,這個觀點並不完全正確,在遠距離炮戰中,重彈地存速能力好。而且剩餘能量大。穿甲能力反而更優秀,這也是美國海軍為什麼偏重於重彈的原因。

21式穿甲彈就是“輕彈”,雖然在之前的戰鬥中已經證明這種半穿甲彈的威力對付老式戰列艦已經足夠了。但是在面對各國海軍裝甲更厚,防禦更強的新式戰列艦的時候則有點力不從心。在唐帝國海軍的試驗中,21式穿甲彈甚至很難在10海里的距離上擊穿350毫米的裝甲鋼板,而當時,美國的三種新式戰列艦,還有英法地新式戰列艦地主裝甲厚度都超過了350毫米,有的達到了400毫米,甚至有的部位接近450毫米。顯然,21式穿甲彈根本就對付不了別地國家的主力戰艦。

無奈之下,唐帝國緊急啟動了新穿甲彈的研製工作。而且很快就有了結果。實際上,23式穿甲彈上採用了大量的老技術,最大的變化就是減少了裝藥量(僅18公斤),增加了炮彈的重量,並且採用了銅披帽。

披帽的最大好處就是讓炮彈在大著角的情況下不至於彈飛,仍然能夠直線前進,穿透裝甲,對穿甲能力並無多少幫助(這與幾十年後的穿甲彈披帽不一樣)。而在試驗中,23式穿甲彈在10海里的距離上可以輕易地穿透420毫米的高強度裝甲鋼板。對440毫米的裝甲鋼板的穿透率達到了七成左右,這個成績已經非常的理想了。

這次,第三特混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上的主炮都用的是23式穿甲彈,沒有用完的21式穿甲彈全被送到了後方去,準備用來做教學使用(實際上,後來很多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