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由於出身草根性,知識不多,在這方面,他們由於吃過許多缺乏知識的虧,深深地懂得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
溫州商人朱張金當初去俄羅斯做生意的時候,只帶了一隻計算器,學了幾個俄語單詞——“一、二、三、四、五、好不好、多少錢、行、沒問題”。就因為語言不通,朱張金在生意當中吃盡了苦頭。
後來,他到歐美去做生意,同樣的事情還是沒有避免。言語不通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就像聾子一樣。1999年的冬天,朱張金到美國參加一個皮革展銷會。當時,有一個加拿大的商人向他推銷landcows(死牛皮),40美元一張,朱張金一聽,心中大喜,他覺得這個價格實在太便宜了,因為,在美國,只有死牛皮才是這麼便宜的價格,朱張金不知道landcows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他認為,死牛皮的英文肯定是deadcows,這個自己沒聽說過的landcows肯定是好皮。於是,他興沖沖地從美國飛到加拿大去看貨,結果大失所望。原來,landcows的意思就是死牛皮,死牛皮的英文就是landcows,而不是朱張金自認為的deadcows。
就是這麼一個單詞,讓朱張金瞎忙活了好多天,浪費了許多交通及通訊費。從此,朱張金下定決心要學習英語。如今的朱張金,雖然只是小學文化,但是,他的英語水平已經非常流利,在向老外介紹自己的卡森產品時,可以做到滔滔不絕。
浙商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的草根性,因此,要發展,就要不斷學習。
天外天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海南說:“我把學習稱做充電、洗腦子,只有不斷地洗腦,吸收新知識和養分,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不斷發展壯大。”
餘杭綠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月華認為,“學習無論對個人、對企業都非常重要”。他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怎樣帶好團隊、怎樣做戰略,這些都對企業負責人提出了高要求,而我的策略選擇就是不斷地學習、充電。透過學習,理論知識充實了、思維開闊了,具體的管理實踐也自然而然有所突破。我有個明顯的感覺,以前是關門管理公司,是井底之蛙,透過學習後,現在則是開啟門來管理,這正是學習所帶來的。”
奧康集團的王振滔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取決於這個企業是否是一個學習性企業。因此,作為企業的老闆,自己必須一直在學習。他在北大讀完MBA後,2003年起參加了中歐國際商學院總裁班的學習,後來又去長江商學院讀EMBA。王振滔說,自己並不想趕時髦,更不想用文憑去裝點門面,而是確實想學點東西,特別是一些實用性強的工商管理知識,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管理、經營企業。
吳雲前很欣賞狼的品質,他喜歡看一本名為《狼圖騰》的書。“狼懂得等候機會,它的團隊精神和忍耐力是非常強的。”吳雲前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可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他絲毫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王水福也是一個熱衷於學習的人,他不僅自己在浙大攻讀EMBA課程,還讓企業的幾位老總及高管人員也讀EMBA,王水福甚至在企業內部開辦了一所西子聯合大學,專供員工學習培訓。他說:“要巧幹,就要學習。只有透過學習,才能瞭解前人和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程,才能明瞭今後自己要走的路,才能在諸多誘惑面前學會取捨。”
華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力成說:
“企業家不一定要求是專家,而更應是一名‘雜家’。而作為一名‘雜家’,你必須廣泛地獲取資訊,把自己所學、所懂的連貫起來,用於規劃設計未來。說到底,這種預見能力其實就是快速的資訊處理能力,而這種資訊處理能力的培養是直接來源於你的學習能力的。”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多年來練就的學習能力。比如,1997年恢復高考後,我是一邊上班,一邊上電大,學完了電子專業的大學課程,同時還出於好奇心函授學習了經濟類的一些課程。1987年,我被推上廠長的職位時,連財務報表都看不懂,但在實踐中必須‘無師自通’啊!於是,這麼多年來,我養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再晚也要看完一大疊報紙後才睡覺。不但看新聞,還看專版;不但看經濟專著,還看金庸的武打書;不但看書、看報,還看電視、聽廣播。要是每天晚上7點鐘的新聞聯播來不及看,10點鐘的晚間新聞是必看的。除了這些,每天還要打電話與人聊天。有的老闆總是害怕人家打擾,往往故意擱掉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