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成這個結論的,是袁部官兵對於進剿蒙山軍的連續失敗。在大批將領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在袁世凱眼中,馮國璋是手下戰術素養最高的將領了,幾次探討庚子年之春三路攻擊鄭家莊失敗的過程,馮氏對敵手強悍的戰鬥力印象深刻,結論是除非盡起全軍。出死力。不能制服敵手。這個結果,直接導致了對小站練兵成果的懷疑。儘管沒有什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理論,但自小站成軍,魯南戰事是檢驗其成果的最好試金石。馬建勳,田中玉,蔡成勳,曹錕,李純,盧永祥乃至王士珍,馮國璋,那個不是小站新軍中響噹噹的人物?結果呢?損兵折將!連蔡成勳,田中玉和盧永祥都死在蒙山軍手裡了!

連一支響馬都打不過,又怎麼跟十一國聯軍對仗?這不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嗎?

所以,響應東南三督的互保條約,儲存了這支新式陸軍是正確的選擇。你看看,且不說已經消亡了的武衛前軍和叛逃了的武衛後軍,中軍和左軍不是全部在這場戰事中名存實亡了嗎?

朝廷在爭取和平解決庚子事變,聯軍肯定會在滿足要求後撤出京師。袁世凱綜合他掌握的情報得出瞭如上結論。接下來,朝廷整頓軍備是無疑的了,建立威勝軍就是一個明確無誤的訊號。京畿空虛到了極處,靠一支從響馬改編過來的威勝軍拱衛京畿?袁世凱覺得不可能。算來算去,朝廷還是離不開自己手裡這支武裝。

軍隊是真正的本錢。袁世凱對此有著非常清醒到位的認識。在龍謙率蒙山軍主力遠征之際,袁世凱花大力氣整頓了他的部隊,他將山東駐軍分為兩類,一類是他的武衛右軍,這是他的根本,是他的野戰主力。雖然被蒙山軍前前後後消滅了近三千人,但真正從小站走出來的精銳並沒有損失那麼多。袁世凱乘著山東戰事平息,遴選由馮國璋統率的武衛右軍先鋒隊中的精銳中的精銳。將武衛右軍本部擴編為四個步標,一個炮標的架子。而由巡防營改編的武衛右軍先鋒隊也有了二十個營的規模,總兵力達到2。2萬人,和龍謙一樣,袁世凱也苦於武器不足。天津本是北洋的大本營。本來可以製造很多軍火,可惜都毀於戰火了。現在與洋人的和平尚未真正恢復,從洋人那裡大量進口軍火不現實,而且僅靠山東財政也無法滿足這個目標。剩下的就是湖廣和兩江了調撥了。上海、南京、漢陽都有相當規模的兵工廠,但軍械的質量不如進口的。而且,一樣需要銀子去買。當前。朝廷根本無權調撥劉坤一和張之洞手裡掌握的軍火。那兩位輩分比他高,職銜更比他高的軍頭,對於軍隊重要性的認識不比他差,都在大力整頓舊軍,建立名目不一的新式陸軍,有限的軍火。他們自己都不夠用呢。

朝廷建立威勝軍,八成是由榮祿親自掌握的一支絕對效忠太后的武裝,這點不需要懷疑了。右翼已經建立,但左翼跟本部直屬部隊大概還是一張畫餅。榮祿會做怎樣的打算呢?是等著“收復”京師就地募兵還是將龍謙調入京師以其部擴編?袁世凱猜不透。但他意識到,絕不應該出現那種結局。如果京畿武力重新建立,他很可能被邊緣化。所以,在春節前後。袁世凱連續派人去太原和北京,在孝敬慈禧的同時,大力活動榮祿,奕劻以及李鴻章等人,希望掌握主動。榮祿和奕劻還好,特別是慶王,自去歲府邸遭到潰兵打劫吃了鉅虧後,對錢財的貪婪到了無恥的地步,幾乎連臉面都不要了。收到自己的重金賄賂後,直接問需要幫什麼忙。國家大事。淪落到像是古玩店裡討價還價一般。

希望得到什麼?袁世凱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進入中樞。具體的目標,就是接替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山東巡撫也算封疆了,但理論上還受直隸總督的轄制。地位上比疆臣之首的直隸總督低了不是一點半點。更為關鍵的是,資源的佔有根本不是區區一個山東省可以比擬的。

必須承認。就現在而言,見識超越袁世凱的與他同等地位的大臣還不多。比如對兵權的重視,比如對洋人的認識,比如對實業的理解。天津是李鴻章投入了巨大心血的地方,就算遭了庚子之難,基礎猶在,人才猶在。而且,天津的租界,恰恰是施展抱負的地方。比如購買軍火,便有若干國的洋行可以選擇。那裡像山東,基本被德國人把持呢?

可是袁世凱不能對奕劻說,自己盯著李鴻章的位子呢。自己在等李鴻章死呢。

本來,李鴻章算是他的恩主。但從甲午之後李鴻章被貶謫的那段時間裡,自己沒有太在老頭子身上下功夫,而是轉而投靠了榮祿和奕劻,使得與李鴻章之間有了裂隙。不過這不要緊,據說李鴻章身體是越來越不行了,經常大口地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