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幹什麼?被龍謙認為最具機變力的魯山在聞知第二十鎮生變後,第一時間就盯上了第六鎮!他和盛光想的一樣,將這支北洋精兵就地殲滅於關外,為進軍關外掃清障礙!他尚未至奉天,就對參謀長鄧清華、副師長範德平及參謀處長蔣方震說,關外大局已定,現在就是第六鎮這根骨頭了,如果我們能消滅第六鎮於關外就好了
可是,與石大壽的聯絡斷了。魯山判斷是電臺出了問題,那玩意好是好,但極不可靠。魯山根本沒想過石大壽第十師遇上其他問題,比如被第六鎮擊敗。
在研究開國之戰那段歷史時,歷史學家們發現龍謙手下的大將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信心過於蓬爆了!冒險成為了一個顯著的訊號,偏偏冒險都能成功。由此不得不感嘆一句老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其實。研究歷朝歷代的開國史,幾乎都有共同的特點。
但對於尚在奉天城外的魯山,那時不過是個想法而已。魯山進入奉天,一面安撫張作霖等起義將領,穩定奉天局勢,清點軍用物資。一面命熊勳旅隱蔽西進,尋找戰機。魯山甚至沒有時間見一下被囚禁的唐紹儀和張紹曾,儘管唐紹儀幾次要求面見魯山。
張作霖臨陣倒向蒙山軍是有顧慮的。在日俄開戰前,也就是五年前,魯山曾與張作霖在遼西打過一仗。魯山中流彈在臉上留下了傷疤。算是毀了容。而其把弟張作相則在是役被俘。張作霖念及兄弟情分,幾次提出釋放張作相,都被魯山拒絕。一直到沈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