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空城其實是不準確的,華軍工兵在城內佈置了無數的詭雷,簡直令德軍防不勝防,佔領尼察的兩天內便傷亡了180多名官兵,令胡蒂爾氣憤難當。
胡蒂爾部隊因為更多地考慮作戰,隨身攜帶的糧食和燃料並不充裕,如果華軍採取圍困戰略,一週後胡蒂爾就斷糧了,即使殺馬,也堅持不了多久,而且將損失部隊的行動能力。所以時間不在德軍一方。其次是德軍必須先打通捷爾諾博爾的障礙,第24軍還在求援呢,這需不需要時間?不打通捷爾諾博爾的阻截,如何去救尼察的部隊?第是華軍也有援軍,他們在鐵線上停著個軍沒用,這些部隊完全可以用於尼察戰場,因為華軍控制著鐵線,按照一般情況,最多四天,華軍在最靠近烏克蘭的部隊即可調至尼察加入攻擊。而且,華軍還可以將已經組建完成的俄羅斯愛國者聯盟在烏克蘭的部隊調上去,那些部隊大都是俄國正規軍改編而成,不能說沒有戰鬥力。這樣,胡蒂爾能否堅守到自己的援軍到達就成了問題。
德軍東線司令部對於中國遠征軍的戰鬥力已經不抱任何懷疑,特別是那些作戰參謀們,比魯登道夫和霍夫曼要冷靜的多。如果羅馬尼亞戰役算做法金漢輕敵,低估了華軍的運動能力,但波東戰役和隨後的格魯耶茨—托馬舒夫戰役則完全證明了華軍的戰鬥力。
最重要的是,是如此一來,將徹底打破德軍總參謀部的全盤計劃。德軍東線將被拖在烏克蘭不能動彈,現在已經是2月份了,怎麼可能在3月份將東線主力調往西線呢?想到美國兵正一船船地運往法國,德軍總參謀部的參謀們就不寒而慄。
不出所料,柏林開始批評東線的指揮官們。連一向信賴魯登道夫並任由其“篡權”的總參謀長興登堡元帥都發了脾氣,責備霍夫曼過於輕敵,進而指責東線部隊不顧大局造成與華軍全面開戰的局面,興登堡嚴厲地指出,東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是連一個校級軍官都明白的事情,即使將華軍全部消滅在烏克蘭又有何用?我再次提醒你們,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東線而在西線!你們正在葬送德國最後的希望!
協約國領袖們當然看出了這點。尼察戰役爆發後,法軍總司令部一片歡騰,之前對華軍所有的猜疑全部化為烏有。法軍現任總司令福煦將軍立即致電王明遠,“貴軍為我們共同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將銘刻於歷史,我僅代表法軍全體將士並代表法國向偉大的中國遠征軍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並祝願貴軍取得尼察戰役的徹底勝利!”
美英法意等國的政治領袖們也以不同的方式致電龍謙總統,向中國表示感謝和敬意。
這簡直好了,難道不是嗎?感謝中國人吧,他們將德國人牢牢地牽制在了東線,很難相信德國會放棄胡蒂爾的集團軍。而且,中國人每幹掉一個德國兵都是對西線最直接的支援!至於中國人在冰天雪地的戰場會死傷多少人,那就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了。(未完待續。。)
。。。
。。。
第三十節文尼察之戰二
但王明遠的想法跟協約國領袖們不一樣。。。現在已經徹底洗刷了華軍身上的嫌疑了,總統不會面對協約國難堪,為什麼要讓部隊傷筋動骨?而且,王明遠內心覺著自己根本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依靠現有的兵力全殲胡蒂爾的集團軍。
2月5日上午,他命令重炮兵集中火力轟擊文尼察市區東北的一座小教堂,空軍的十幾架轟炸機也加入了戰鬥,一個小時內,那座教堂便變成了一堆瓦礫。德軍並未用炮兵還擊,看樣子他們在考慮節約炮彈,留著對付即將到來的華軍步兵的攻擊。
“胡蒂爾為什麼不突圍?”王明遠埋首於地圖,問侍立兩旁的範德平和薛曉才。
“固守待援吧在9軍切斷其退路的情況下,他們不願意跟我們打野戰。”薛曉才說。
王明遠抬起頭,看著沉思的範德平,“德平,你的看法?”
“我在想你。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如果強行吃下胡蒂爾的主力,會不會成功?”
“有希望。那樣最好將北翼的重炮1師也調來。我在想,司令你讓炮兵朝文尼察打了幾百發炮彈,是不是要告訴德國人什麼?”
“是的。我們兩家沒必要在文尼察血拼。德國人急著要將東線主力調走,這是毫無疑問的。援救文尼察要調來多少部隊?耽誤多少時間?他們不會不考慮。而我們呢?打贏這一仗,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明白了。”範德平點點頭。“可是,就這麼放走德國人嗎?”
“當然不行。他們必須留下點什麼。你寫封信,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