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陛下登基之事,有的是事情要忙呢。”
太孫忙應了,又問:“要宣佈什麼事?”
燕王答道:“第一件事,就是對朱允的處置。如今明面上他下落不明,只說他拋下生母兄弟和子嗣逃走了就是臣已經備好了詔書,陛下儘管廢了他的帝位,重新降為越王再命宗人府審理他逼父弒兄篡位之罪,多多數上十幾二十條罪名,廢去他的王爵,並公佈天下,也叫世人知道他罪無可恕,死有餘辜。//
太孫聽出幾分不對:“明面上下落不明?那實際上······”
燕王輕咳一聲,見殿內只剩下自己和太孫以及胡四海三人,便壓低聲音道:“宮中起火時,翰之帶人秘密潛了進來,命臣安插在宮內的人手幫著將朱允誆到此處綁起來燒死了。翰之和他身邊的人都親眼看著朱允被燒成黑炭,確認無誤。”
太孫吃了一驚:“弟弟怎能冒這麼大的險?!”但他對於大仇人的死還是很高興的:“好弟弟,他總算為父親母親報了仇了!只是為何不等我一等?我也想親手殺了朱允!”
燕王嘆道:“這事兒是他自作主張,事後還特地來向臣請罪。他說,朱允雖是你們兄弟弒父仇人,但他身份在那兒論血緣又是你們親叔,若讓你進城後,再將他處死,總會有多管閒事之人跑出來說嘴,指責你不該殺叔,到時候豈不是叫你為難?倒不如象如今這般,悄悄兒把人解決了,外頭人也不知道,只當他早已逃走,日後即便是下落不明,也沒人會再怪你。這是他做弟弟細心之處,雖有些莽撞了,但臣也不好說他什麼。”
太孫紅了眼圈,道:“他這是一心為了我,連大風險都顧不得了。我領他這份情。王叔若要罰他,就讓我代受吧!”
“陛下說笑了,臣也是擔心他行事莽撞,會傷到自身,哪裡是真要罰他。”燕王轉了話題,“朱允死了,陛下日後也能安心,這事兒也就罷了。只是呂太后與衡、徐二王,以及朱允所出三子,都被我們的人扣住了,要如何處置,還要陛下拿主意。”
太孫又猶豫了:“論名份,呂太后還是我祖母,衡、徐二王也是我親叔,三皇子更是我親侄,侄兒便罷了,若我要處置呂太后,只怕有不孝之嫌,世人知道了,也會覺得我不敬祖父的。可若要我對他們從輕發落,我又······”他咬咬牙,“他們當年也是朱允的幫兇。”
“那陛下打算怎麼做呢?”
太孫躊躇不定:“我···…我不想寬縱了他們,可若是世人非議……”
燕王心中暗暗搖頭,只覺得太孫依舊優柔寡斷,都敢起兵將皇帝拉下馬來了,還顧慮什麼世人非議?呂太后先有縱子謀逆之舉,若不是先帝去得早,她興許連後位都保不住,又不是親祖母,有什麼孝不孝的?若是輕縱了她,豈不是愧對慘死的悼仁太子?
只是這些話燕王不會說出口,他直接給出了建議:“衡徐二王不可輕縱,京中曾經傳言,指當年悼仁太子去後,先帝曾有意立他為儲,雖說那時陛下出逃在外,生死不明,但難保不會有別有用心之人認為他才是名正言順的繼位之人,抬舉他與陛下打對臺。今日就一概用謀逆罪名收拾了他們,若是陛下心存仁德,就革去他們的王爵,將他們與各自的家眷一併送回鳳陽廣安宮幽禁。能饒了他們的性命,陛下已經是萬世少見的仁君了。”至於幽禁期間他們會不會生病,會不會死去,那就是後話了,誰也不能擔保他們就不會有生老病死
太孫聽了覺得燕王這個建議極好:“王叔說得對,就這麼辦!”
“至於朱允的三子,雖然年幼,但他是罪人之子的身份,為免被有心之人利用,也當同樣送往鳳陽。我聽說他生母也跟他在一處,就讓他生母繼續照料他吧。若是日後他長大了能知道忠君再放他出來做個尋常宗室子弟,若不然,由得他在鳳陽過一輩子也沒什麼不好。”燕王頓了頓,“而呂太后,既然是先帝遺孀,自當留在宮中頤養天年,只是以她所作所為,又有大逆不道之處若仍舊讓她安享尊位,只怕先帝與我朱家祖宗們都要看不下去了。還是去了她的尊號,為她在宮中闢出一處清靜的宮院讓她在那裡反省自身的罪過吧。”
這就是將呂太后幽禁在宮中的意思了,將她與衡徐二王分開看押,也有牽制之意。太孫隱隱猜想到燕王的用意,也覺得這樣比較妥當,忙笑著向燕王行了一禮:“多謝王叔建言。”
燕王側身避開,正色道:“陛下,臣既然已經改口了,陛下也當正視自己身份的改變才是。您如今已是一國之君,馬上就要登基為帝了,待臣下不可再如此客氣。”
太孫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