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她早跑去找人了。
但讓她失望的是,皇帝大婚結束後,朝廷並不是馬上就能閒下來了。大婚也就意味著成人,皇帝婚後要正式開始處理朝政,不再象以前那樣,由燕王與一眾老臣幫著料理。這個過程費時極長,朝廷中又是一番忙亂。朱翰之也不知是不是也領了差事,每日裡仍舊忙個不停,已經派人透過王寬給明鸞送了信來,說暫時還未有空過府瞧她。明鸞心裡有些沮喪,但也知道自己對此無可奈何。
燕王一派對於皇帝親政一事倒是喜聞樂見的,還十分爽快地讓出了權柄,又將一應事宜交待得清清楚楚,似乎完全不見私心。老臣一派見此都忍不住在心裡嘀咕,難道以前真的想錯了?燕王其實是個忠於皇室的好叔叔,一心要幫侄兒奪回皇位,沒有半點私慾?不過他們哪怕對燕王暫且放下了心,也不可能安心將政事完全交給皇帝定奪的。對他們而言,皇帝還是個少年人呢,沒經過完整的帝王教育
皇帝對此沒有吭聲。婚後他看著氣色還好,但似乎心情不算太妙,對朝政之事總有些心不在焉。據宮裡傳出來的訊息,他在女色上的興趣似乎不大,大婚以來,也就是在皇后那裡待的時間長些,兩位後入宮的妃嬪都只得過一兩次寵幸。即使是皇后,皇帝一般也只是陪她吃飯聊家常什麼的,晚上卻是回自己寢宮睡的多。頂多三五天在皇后那裡留宿一回罷了。
這些傳聞起初還只在宮裡流傳,但隨著皇后與兩名妃子的孃家人先後入宮請安,外頭的朝臣也都聽說了風聲,開始覺得不妥。皇帝立後選妃。是為了延綿子嗣,如果總是不寵幸後宮,哪裡來的子嗣?
他們開始從各種渠道打聽皇帝的情形,比如皇帝可是身體有什麼不適啦,皇后和兩位妃子是否不中他的意啦,是否有失禮、違禮之處啦……打聽的結果卻是一切如常。皇帝對皇后很是敬重,說話商量事都很和氣。對兩名妃子倒是冷淡些,但也沒有惱她們的意思,只是見了她們,並沒有多少喜色,若有哪個妃子暗示他晚上去找她們,他就隨口打發了,並不肯應下。
朝臣們又開始猜測,興許是這兩名妃子不大中皇帝的意。才會受了冷待。也有人猜測皇帝對皇后更親近,也許是為了儘早誕下嫡出的皇嗣。皇帝本身就是嫡長子的嫡長子,最是名正言順不過了。會有這種想法也是正常的,更是合乎禮教的。朝臣們又暫時安了心。
不過理解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過後有不少人回過神來,又覺得不是滋味了。誰不知道娶妻之後就該讓妻子先生下嫡長子才是正道?但他們自家女兒也在宮裡做妃子呢!難不成就真的眼睜睜看著皇后先生下皇嗣,她們卻都要往後靠?誰知道皇后幾時才能有孕?即便有孕,也不知是男是女,若等到她生了兒子,其他妃子才能承孕,這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老臣一派與建文舊臣一派都開始動起了歪心思:若自家送去的女兒當真不討皇帝的喜歡,皇后又無可挑剔之處。那就只能再另選佳人,伺機送入宮中承寵了。無論如何,他們都需要一位皇子在手!
京城中再次暗潮湧動,連一向安靜守孝的章家也都被驚動了。石家姑老太太親自上門來看望哥哥,就提到石家最近遇上的一樁糟心事兒:臨國公石老爺子給大孫子看好了一戶人家的姑娘,才貌都是上上之選。人品也好,溫柔賢淑,正與石家長孫相配,連納采禮都行過了,就因為那戶人家認得一家勳貴,後者看中他家姑娘才貌雙全,有望入宮為妃,結果那戶人家就中斷了六禮儀式,只說兩人八字不相宜,把婚給退了。石家上下都為此氣憤得不行。
章寂聽了妹妹的抱怨,卻有些不以為然:“那是馮氏留下來的孩子,你再疼孫子,也該想想那幾年裡馮氏是如何待你的。如今那孩子婚事受阻,也是他母親留下來的禍端,你心疼個什麼勁兒?”
石章氏卻含淚道:“大哥,你不明白。那是我看著長大的孫子,如何能不心疼?更要緊的是,他們看中那家姑娘,想送人入宮,是以為我們家美人無用了,打算踢到一邊兒去呢。這倒罷了,我們家美人既不得皇寵,也是她的命,可我石家堂堂公府,怎能叫人這般明著欺到頭上來?他們這分明是要過橋抽板!”
章寂冷笑了聲,看了妹妹一眼,忍住沒說出難聽的話。石家會遭人踩臉,也是自己造孽。他家現在視自己為建文舊臣一派的領袖,卻忘了自己曾經助過今上奪位,在真正的建文舊臣眼中,早已沒了誠信。從前礙於形勢,讓他家出頭也就算了,如今他家出的美人不頂用,旁人還不趁機為自己謀點好處麼?若是其他舊臣送入宮的妃子得了寵,即便他石家是三代公府,也只是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