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打敵整編第5 軍,部隊群情振奮,摩拳擦掌。的確,當時如果把這個“王牌”消滅了,就等於砍掉蔣介石伸向中原和華東戰場的一隻臂膀,形勢對我軍無疑更為有利。
1948年5 月中旬,敵我雙方處於以下態勢:國民黨軍在中原戰場上除保安部隊外,有正規軍25個整編師(57個旅)。其中13個整編師(30個旅),擔任重要點線的守備;另外12個整編師(27個旅)和4 個快速縱隊編成4 個兵團,執行機動作戰任務。其意圖是控制隴海路東段、津浦路和平漢中南段的交通線,以鄭州、信陽、蚌埠、開封、商丘和徐州等城市為據點,乘我華野部隊整訓分離之際,集中一切可能使用的機動兵力。,尋我主力兵團決戰,同時監視和堵擊我在濮陽地區進行整訓的華野第一兵團渡河南下。
解放軍方面,中原野戰軍主力及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在取得宛(即南陽)西戰役勝利後,正向南陽、確山之間轉移;華東野戰軍第3 和第8 縱隊在完成宛西阻擊戰之後,於5 月10日由象河關、春水地區北上,14日襲佔許昌,全殲敵獨立第21旅,爾後即在許昌、襄城地區轉入休整;華東野戰軍第1 、第4 和第6 縱隊以及另外兩個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在濮陽地區進行新式整軍運動後,根據打整編第5 軍的作戰要求開展軍事訓練。野戰軍第9 縱隊位於鄭州西南地區;野戰軍第11縱隊位於豫皖蘇地區。
鑑於第5 軍這條大魚確實很有實力,立下了“軍令狀”的粟裕一直夜以繼日地在研究情況,考慮良策。他的第一個戰役只能打好,不能打壞。粟裕把戰役視野放在了中原北部的一個三角區:隴海鐵路開封至徐州段作為底線;黃河流過開封北部,轉頭與京杭大運河交匯在張秋鎮段構成左斜線;京杭大運河連線微山湖流至徐州北部段構成右斜線。三條線圍成的區域內,即是魯西南,國民黨整編第5 軍及第2 兵團。兵團部位於該地區的定陶、成武一帶,它的周圍是幾十萬國民黨軍,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第5 軍從三角區域的中心釣出來,而又不陷入其它各路國民黨軍的糾纏之中。
毛澤東對粟裕指揮這次作戰充滿信任。5 月ZI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復陳毅、粟裕電,指出:“粟裕全權指揮1 、3 、4 、6 、8 及11縱之作戰,並指揮許、譚在津浦線上之配合作戰。”“我1 、4 、6 縱可於25日左右由臨濮集、鄆城地區南渡,先在魯西南及隴海線上殲滅幾部敵人,造成集中1 、3 、4 、6 、8 及11等六個縱隊全力殲滅5 軍之條件,而以殲滅5 軍為夏季作戰之中心目標。”覆電要“劉、鄧擔負鉗制18軍使不能東援”,“許、譚除以9 縱休整並作預備隊外,主力應立即出動奪取泰安及其南北地區,保證鉗制濟南及濟南徐州線上各敵使其不能西援。”
第二天,毛澤東又覆電劉伯承、鄧小平,並告陳毅、粟裕:“夏季作戰的重心是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5 軍。只要5 軍被殲滅,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殲滅18軍的條件,只要該兩軍被殲滅,中原戰局即可順利發展。望本此方針,部署一切。”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23日,粟裕作出了在魯西南殲敵整編第5 軍的作戰部署。由於戰場情況複雜。粟裕的戰役計劃也十分詳細。他命令兩個縱隊南下淄陽,吸引邱清泉南下,然後以5 個縱隊越過黃河首先殲滅魯西南地區的守敵,開闢出一塊戰場。如果這樣,他認為邱清泉必然會回援魯西南。這時,再令南下濮陽的兩個縱隊尾隨邱清泉部往北跟進,與魯西南的5 個縱隊夾擊第5 軍。
在進行上述部署的同時,粟裕又有考慮。他想,尋殲敵整編第5 軍雖具有一定的條件,但不利因素也較多,主要是我軍主力尚未集中,打援兵力不足,地形對我不利。整編第5 軍是蔣介石在關內剩下的兩大主力之一,其戰鬥素質雖不如整編第74師和整編第11師,但裝備並不差,人數也比該兩師多,炮兵火力的運用和協同動作較好,又經常雲集一團。不冒然行動。我如打它,蔣介石必極力救援。而華野在外線作戰的6 個主力縱隊,3 個遠在河南的許昌、南陽、確山之間,短時間難以集中,即使把其中的第3 和第8 縱隊調過來,再加上中野第11縱隊和華野的兩廣縱隊,我們手中掌握的全部兵力也不足6 個縱隊(一些部隊不滿員)。而要殲滅整編第5 軍,突擊集團至少需要用4 個至5 個縱隊。這樣,就只剩下一兩個縱隊擔任阻援,而在平原地帶,一兩個縱隊難以阻止大量敵軍的增援。如果突擊部隊不能在三五天內解決戰鬥,敵人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