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出動。三萬新兵中,以兩萬補充葉王陶三縱。渡江路線,爭取走湖口、當塗之間,或南京、江陰之間。渡江方法採寬正面分路或分梯隊偷渡,望加緊佈置以上及兩岸工作。(二)3 、8 、10。11 等四縱集中配合劉鄧、陳謝兩軍,由劉鄧統一指揮採忽集忽分戰法,機動殲敵。(三)豫皖蘇區黨委及地方部隊照佈置不變動,子恢率華中分局機構五月可至該區。11縱仍屬唐野戰軍。陳日內動身東返。(四)請漱石、子恢幫助粟裕解決南進有關諸問題。”

為渡江戰略躍進,毛澤東決定組建東南野戰軍。

2 月2 月陳毅起身東返,毛澤東親筆寫下了手令並當面交給陳毅。

命令:陳毅任東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粟裕任東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又兼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

葉飛為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第二兵團領導幹部名單另定)

粟裕為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書記,金明為副書記

51.粟裕的新建議

渡江戰略躍進工作,一切都在按計劃秘密進行。所成立的東南野戰軍全力以赴進行緊張的準備工作。

二三月間,毛澤東命令劉鄧、陳謝等部集中打幾個勝仗,以配合粟裕部休整。

粟裕則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率領一兵團開赴黃河以北的濮陽地區休整補充,為渡江南下做最後的準備。

就在這緊鑼密鼓的準備過程中,粟裕在華東野前委擴大會議期間,突然向陳毅提出暫不渡江,而是留在中原,協助劉鄧在打幾個殲滅戰,把1948年的南線作戰重點,從渡江躍進完全轉為“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的大膽設想。

這個方案已經摺磨粟裕幾個月了。

還在2 月1 日給中央軍委的那封探討式的電報中,粟裕就表露過這種傾向,提出把戰略重點放在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的主張。他曾建議將在中原的3 支野戰軍劃歸劉鄧指揮,打幾個殲滅戰。由於沒有考慮成熟,粟裕當時沒有對中央南下躍進的方針提出異議。隨後,他在指導並親自主持渡江準備工作的同時,反覆琢磨,反覆思考,在兩個月中對渡江躍進的利害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分析和判斷。

作為戰區指揮員,粟裕總是從戰略、從全域性來看問題,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把渡江躍進“和未來的南線決戰聯絡起來考慮的,這涉及到以什麼樣的戰法,在江南還是在江北和在什麼時機同敵人進行南線決戰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粟裕對自己、對敵人,對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戰略意圖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

他知道自己部隊的長處,對如何作戰更是無比熟悉。解放戰爭第三年的轉折就是同蔣軍進行決戰,而過去兩年的基本經驗則是隻有成建制地殲滅敵軍主力,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第一要旨,第一兵團的3 個縱隊,和華野其他主力一樣,經過近兩年的浴血奮戰,不斷探索,不斷發展,已壯大成為火力裝備不下於蔣軍精銳主力的部隊。

而在粟裕看來,今後要同敵人展開決戰,要攻克重點設防的城市要塞,要在野戰中與迅速構成防禦陣地的蔣軍作戰,正是需要這樣的部隊,需要強大火力才能殲滅旅、師以至兵團建制的敵軍。而這樣的部隊和作戰,對戰爭的貢獻非常之大,同時糧食、兵員、彈藥及其戰爭物資的消耗也極大,這些可以部分地取自於敵方敵區,但大部分還需要取自於解放區的大後方。他想起目前劉鄧、陳謝以及自己和陳毅,實際上都上半後方作戰,還是在相當大程度上依靠晉冀魯豫和山東的支援,方敢與國民黨逐鹿中原,爭取在統一指揮協同作戰中打大殲滅戰。

粟裕對渡江後能否吸引那麼多敵人也表示懷疑。毛澤東在1 月17日的電報中估計。3 個縱隊過江會吸引敵軍20、30個旅回防,而粟裕則不這麼看。當年跟隨毛澤東一起上井岡山,又善於實施全域性性指揮的粟裕,同樣瞭解敵人,摸透了敵人的脾氣。在他看來,解放軍以一個兵團10萬多人的兵力渡江,蔣介石不會調他的兩個整編師等機械化重灌備的主力部隊,而放棄重武器到江南水網地區尋解放軍作戰,也不會讓戰鬥力很強的廣西部隊回江南,那是放虎歸山,會與他爭奪江南寶地。蔣介石只會調動他在中原的二流三流的部隊,劉鄧在中原,他不敢抽一個精兵去江南。這樣,對於大局也就沒有決定作用。

粟裕還有他更為重要的看法。他從陳毅的傳達中得知,中央和毛澤東的意圖是“變江南為中原,變中原為華北,勝利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