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總要有個像樣的呈報:“尊使在犬戎失蹤時,蟬夜叉奉旨西進,陛下的意思是要我們搗亂,能惹出多大的亂子就惹多大的亂子,當時我想的是便是那條‘舊路’,所以……”

宋陽咳嗽了一聲。暫時打斷鄭轉:“不用總是尊使長尊使短的,聽著太彆扭,叫我名字就成了,另外…鄭大哥應該知道我的身世。復國之志絕不敢動搖,但家中長輩猝亡,許多故國往事都沒來得及對我說,我又不能跑去問聖上。”

鄭轉能明白他的意思,靜靜看了宋陽片刻,隨即一笑點頭:“那我便從頭說起,太祖皇帝心智通天,他老人家留給後世子孫的,可不止一支蟬夜叉和一卷藏寶圖。還在這高原上修建了三座宏城、兩道大閘和一條舊路。”

宋陽振作精神:“怎麼說?”

鄭轉卻沒急著解釋什麼,而是反問宋陽:“回鶻在天關大破番軍的原因,尊…你已經知道了吧?”

待宋陽點頭後,鄭轉繼續道:“先說天關,這座雄關的歷史有七百多年了,當初興建此關的可不是什麼番子活佛,而是太祖陛下。”

洪太祖統一四隅。成就與國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要知道那個時候,什麼大漠、高原、草原或者南荒,全都是大洪的疆域,高原人和大漠人都是天朝子民,用不著彼此防備,洪太祖卻不惜花費巨大人力物,在兩地交接處興建了一座雄偉‘天關’。這根本就是件全無意義的事情。

鄭轉不理會宋陽臉上的疑惑表情,自顧自地向下說:“天關是現成的,加之地理位置重要異常,高原叛我大洪之後,歷朝歷代都在沾了太祖的光,守著現成的雄關。不斷加固、不斷返修,用以拒封北地之患,”說著,鄭轉冷笑了起來:“可高原上的番子又怎麼會知道,太祖神機妙算,早就料到了會是這樣的情形,我大洪遺留之地豈是叛民賊子能夠竊取的;他們又怎會知道,太祖留給他們這座雄關,就是用來要他們的命的;他們又怎會知道,流經天關的水脈早都被太祖動過了手腳!”

接連三個‘他們又怎會知道’,夾雜著鄭轉一聲比著一聲更響亮的冷笑,也徹底把宋陽給說懵了,只是隱約猜到,番軍的天關慘敗,怕是和鄭轉率領的、留在高原上的那一千蟬夜叉有著極大關聯。

所幸鄭轉在冷笑過後,很快就回到正題,繼續把事情解釋了下去:天關的水脈直通西南數百里外的大雪山。其實何止高原上的水脈,中土最大的幾條江河都發源自西域高原上的雪山,一路奔騰匯入東海,此事屢見不鮮。

就在流經天關的那道水脈的源頭很近之處,雪山頂上還有一座天池,偌大山口一望無際,湖水靜謐無瀾,是世間難得的奇景,可惜藏於無人區,所知者甚少…但是洪太祖知道,所以就有了這個算計,秘密調運大量人手,在天池修建了一座大閘,閘口不動時什麼事情都沒有,只要閘門一開,天池之水就會匯入那道水脈,由此河中水勢暴漲,一路奔騰直至天關,雄關中就算存了百萬大軍也只有被洪水轟垮的份!

當然,在水脈源頭到天關數百里的河道,也經過洪太祖專門的修整,確保洪水不會提前被卸掉。

宋陽聽得心旌動搖,給天池修閘口、讓大湖洩洪進河道,這樣的算計就算放在‘前生’裡都不會是一件輕鬆工程,‘今天的古人’們去做的話,花費的人力物力更是難以估量,這位洪太祖當真好大的手筆!

說過了天關、水脈和天池閘口,鄭轉把話鋒一轉,又說回到高原:

雖然和東土漢家是同樣的人種,但吐蕃人是一個單獨的民族。

且在七百年前、大洪鼎盛時,吐蕃也是境內除了漢之外最強大的民族,比起當時的草原、沙漠牧民都要大的多,加之吐蕃人生存的位置特殊,在大洪的版圖上,高原是一塊獨立相對獨立的疆域。不難猜的,有朝一日大洪若真的四分五裂,高原一定會回到吐蕃人手中,成為自治之國。

話說到這裡,宋陽終於明白了個大約:當年洪太祖興建天關,就是為了給以後獨立的吐蕃之國留下一座堡壘、一座屏障,但這是一座隨時都能會被破掉的雄關。

事情擺在眼前,甚至都不用去‘試想’,有現成的堅固堡壘,高原人自然會加以利用,誰也不會廢棄它不用再另做大投入重新選址興建新關,而有了天關,吐蕃人對北方的所有防禦戰略,都會圍繞天關來部署。

可是番子又怎麼可能想得到,洪太祖留下的雄關,是暗藏了後門的。

一座隨時都可能被洪朝後人破掉的雄關,吐蕃依為門戶的堅固堡壘。

此時,宋陽又想起來另外一件事,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