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也不是不可行的,但是以後世的眼光看,大明原有的那一套散官制度,實在是太繁瑣了。

在大明,文官有散銜,武將同樣有散銜,散銜的大小不代表官員本人的職權大小,因為他們或許有一個一品的散銜,但是卻不擔任任何的職務,散官的大小,只能保證他們能夠領取到國家發放的俸祿多少而已。

文人散官四十二階,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從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加授正議大夫;從三品,初授亞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順大夫,升授中憲大夫,加授中議大夫;從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議大夫,加授朝請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政大夫;從五品,初授奉訓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從六品,初授承務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幹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幹授宣議郎;從七品,初授從仕郎,升授徵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職郎;從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職佐郎;正九品,初授將仕郎,升授登仕郎;從九品,初授將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武將散官三十階,除了正一品和從一品和文官一樣之外,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從二品,初授鎮國將軍,升授定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升授昭毅將軍,加授昭武將軍;從三品,初授懷遠將軍,升授定遠將軍,加授安遠將軍;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升授宣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從四品,初授宣武將軍,升授顯武將軍,加授信武將軍;正五品,初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將軍;從五品,初授武略將軍,升授武毅將軍;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從六品,初授忠顯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同樣的品階又分為初授、升授和加授,這些東西自然和官職大小沒有任何關聯,在大明也純粹是為了提高官員俸祿的東西,老實說來,這些東西,對於萬曆而言都比較難記,通常有人告訴他一個官員的加銜的時候,萬曆總會裝作一副我聽懂了的模樣,然後靠司禮監的內監們幫他解釋才行。

不是說他記不住,而是他不樂意記這些東西而已,至少在之前他的想法中,這些東西是遲早要廢除掉的,沒想到現在不僅沒有廢除,還要拿來直接用。

說起來理由是因為這些東西太過繁瑣,但是實際上只是萬曆自己懶得記而已,畢竟倘若用武將的散銜當軍銜,遠遠沒有後世的軍銜讓他感覺到方便。

可惜的是,他希望方便,但是大臣卻不樂意照顧他這份方便。

“皇上既然已經要求士兵需要識字,那麼優先認識我大明的官銜自然是他們的分內之事。”李成梁回答道。

話是這麼說,可惜現在連許多軍官都不識字來著,新式的軍官連大明的精銳都還沒有完全配備,更何況是大明二百萬的常備軍。當然,這些李成梁才不會考慮,軍官和士兵的分內之事就是分內之事,況且要是學不會,那也是那幫被強制拉到衛所中的那些腐儒們的責任。

把散銜給牢記是大明官員和武將以及士兵的分內之事啊,倒是自己這個皇帝想要偷懶了,萬曆想到,原本他都以為記這些東西只要是太監們的事情就得了呢。

“把升授和加授去了吧?”練兵時趕鴨子上架,但是效果不錯,但萬曆確實對軍制的瞭解不夠透徹,這類的問題,搞一言堂的話肯定要糟糕,有事問問李成梁這個正牌將軍還是有必要的。倘若是同品官,萬曆不覺得還要為了俸祿的區別而搞些區別,加授完全沒有必要。

“遵旨。”皇帝是問話,但李成梁可不敢當做問句,直接當做皇帝的打算來做。

總兵正二品是驃騎將軍,副將從二品是鎮國將軍,參將正三品的昭勇將軍,遊擊是從三品懷遠將軍,都司正四品是明威將軍,副都司從四品是宣武將軍,守備正五品是武德將軍,副守備從五品武略將軍,千戶正六品昭信校尉,門千戶(副千戶)從六品忠顯校尉。但是之下七品的把總就沒有軍銜了,把總相當於後世的連長了,換句話說,相當於後世尉官和尉官以下的軍官都沒有軍銜了。

“千戶和門千戶同為承信校尉,把總為昭信校尉,總旗為忠武校尉,什長忠顯校尉即可。”李成梁建議到。

把那些雜牌校尉的品階都給拆了,倒也是個主意,不過似乎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