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翁知事嘆息一聲,苦笑道:“子喬,我輩讀書人,若說不想在科舉場上有所作為也是假話。可老朽考了一輩子,功名也止於舉人,早就心冷了。現在如果去考,難不成還要辭去知事的職務不成?老朽家境貧寒,若是沒有這份俸祿,只怕維持不下去。”
蘇木笑道:“翁知事,你才四十出頭,正年富力強,怎麼就沒有了心氣?科舉這種事情,三分人力,七分天意。同主考官出什麼題目,閱卷官的喜好有莫名大關係。運氣不好,你就算是才高八斗時文作得花團錦簇,一但不合閱卷官的胃口,也是一概不取。運氣好了,合了眼緣分,即便其中偶有瑕疵,拿個賜同進士也不是什麼難事。各位大人都是科舉場上的老人,都是一路從童生考上來的,這一點想必也不用晚生多說吧?
第五百三十三章 功名的誘惑
他哈哈一笑,指著翁知事說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翁大人你是擔心不做知事之後沒那份俸祿養家吧,區區二三兩銀子不過是小利。若中進士,為政一方,造福百姓,為朝廷效力,甚至青史留名,那是大義。大人為小利而舍大義,不是我輩行事的道理。”
蘇木這話說得義正詞嚴,翁知事一臉的羞愧,訥訥地說不出話來。
蘇木有笑道:“其實,此事也不是不可以兩全,我朝不是有封廳一說嗎?等到考時,蘇木準備封廳而去。”
牛知事點點頭:“是有這麼一說。”
所謂封廳,按照現代人的說話,就是停薪留職。
古代官員注重身份,科舉進士出身的官員比起選官身份要高出一頭。而且,將來的的上升通道也窄,升到一定高度,就再上不去了,就好象是碰到了一個透明的天花板。就明朝來說,你如果是以舉人功名選官入仕。比如知府、知縣這樣主政一方的正印官就別想了。最多也就怕到一府同知就算到頭,至於封疆大吏、部院大臣,想都別想。
你若真運氣爆棚,簡在帝心,走到這一步,風光固然是風光,一個*佞小人的帽子是跑不掉的。吳世奇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他也不過是代理了幾個月鹽司轉運使,就已經是名聲盡毀。
正因為這樣,很多舉人出身的官員,就算做到高官,每遇到科舉年,還是會去試上一試的。
蘇木以前看相關資料的時候,好象就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清朝康熙還是乾隆年間,有個滿族的貴族高官,已經官居三品,乃是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可就因為不是正經出身,到春闈的時候,辭職去參加科舉。也是他的運氣,還真的中了。
至於這個人叫什麼名字,蘇木也記不得了,只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有一定職位的官員如果要去參加科舉,手頭的工作也沒辦法幹。
所以,這才有封廳制度。
官員得在考試之前提前向吏部報備,等到上頭批覆之後,可以暫時將手頭的政務交給別人。等到考完,自然要分配到其他地方去做正印官,若是不中,依舊回原單位。
李知事笑道:“子喬,封廳一說只針對主官,咱們官職低微。通政司也沒什麼事,也不怕耽擱,不用封廳的。就算要去參加會試,大不了春闈那幾日請個假。”
其他人都同時點頭。
蘇木“哦”一聲:“既如此,那麼我們也沒有好擔心的。打個比方,翁大人就算去報名參加考試,又不用封廳,該得的俸祿卻是一文也少不了,又有什麼好擔心的,難不成,翁知事你屢試不弟,已經沒有了心氣?”
聽到這話,幾個知事跟著起鬨。
翁知事一張臉漲得通紅,又羞又氣:“子喬你真真小看我了,你還別說,我確實有參加明年春闈的打算。”
蘇木心中暗笑:這個翁大人算是中了我的激將法了。
其他知事都吃驚地看著翁知事,同時問道:“翁大人真要去考?”
翁知事:“剛才聽了子喬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當真是振聾發聵,叫我心中好生吃虧。翁某屢試不弟,這些年確實有在八品任上終老一生的念頭。當年讀書明禮時所立的志向,竟被我拋之腦後了。翁某羞愧啊,愧對先師,愧對家人!”
說著他猛地站起來,走到蘇木面前一揖到地:“子喬,翁某受教了,報名的時候,記得叫上我。”
蘇木慌忙將他扶起:“自然,自然。”
其他幾個知事也吃驚地叫起來:“翁大人真要去參加考試?”
翁知事一挺胸膛:“去,怎麼不去?翁某今年已經四十歲了,冉冉老將至,若不最後試一回,死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