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各方勢力的進攻行動,保證軍火的正常供應。作為回報,鄭森支援林清華為大明唯一的首輔大學士,並答應在統一戰爭中提供儘可能的幫助,尤其是許諾承擔起海上的一些運輸任務。雙方還同意,以後每三年舉行一次會面,或者親自赴會,或者派親信赴會,協商一些具體的事宜,並在一些特殊時期舉行特別會面,而且作為聯絡的需要,雙方互相派出使節,常駐對方的元帥府附近。
作為讓步措施,林清華同意鄭森與他共同分享福建、廣東、蘇州、杭州一帶的賦稅,期限是十年,兩人將共同任命稅務稽查官員,共同徵收這些地區的賦稅,這些地區的賦稅所得一人一半。
為了表示雙方的誠意,並防止對方單方面毀約,兩人同意將主要的協議內容形成為書面的協議,並公告天下,而且兩人不僅在協議上籤了字,蓋了章,甚至還按照最原始的形式在那協議上摁下自己的手印畫了押。
當然了,兩人的協議中還是有一些秘密的約定的,但是這秘密約定只是君子協定而已,既沒有形成為文字,也沒有其他的人知道,甚至連他們身邊的親信都不知道,如果他們本人不說,那麼是不會有其他人知道的。
這個協議的簽定,不僅使雙方避免了一場無謂的戰爭,而且也為後來雙方的關係打下了新的基礎,併成為後世處理雙方關係的重要依據。由於這個協議是在鄭森控制的江南地區簽訂的,因此這個協議被稱為《江南協定》。
協議簽訂以後,雙方就開始各自忙碌起來,鄭森忙著將自己在江南一帶搜刮的錢財和駐紮的軍隊調往福建和南洋一帶,而林清華除了準備合適的部隊進入江南地區接管之外,還必須佈置北伐事宜,並將鄭森移交過來的江南官府班底進行整頓,從中挑出可以為自己服務的人。
鄭森駐紮在江南一帶的軍隊數量比較多,差不多佔了他陸軍的近一半,因此撤退的過程倒並不算快,從春節剛過就開始撤退,一直到二月才將大部分人撤完,只剩下了還駐紮在南京城裡的三萬軍隊。
今天,正是鄭森駐紮在南京城內的軍隊撤退的日子,三萬軍隊分成兩路,一路由陸路向南開拔,經過南直隸和江浙一帶,回到鄭森的老家福建,而另一路則從南京上船,直接用船運往南洋,去支援那裡的鄭森軍隊,準備加強那裡的要塞防禦,以抵禦那一帶不斷增多的英國海盜的騷擾。
除了鄭森的一萬餘陸軍部隊要用船運走之外,鎮虜軍的兩個步兵旅也將從南京上船,不過,他們的目的地卻並不是南邊,他們將先行北上山東,將剛剛從湖廣運來的五門以散件方式運輸的“雷神”大炮運到那裡,並在那裡等候從淮北、河南一帶運來的大量輜重糧草,然後再與由山東出發的兩個步兵師一道乘船北上,用突然襲擊的方式,佔領山海關,掐斷滿清出關最重要的通道,與由漠南蒙古和山西北部東進的鎮虜軍騎兵部隊和蒙古騎兵部隊一同從側翼威脅滿清,以保證林清華的戰略得到完整實施。
至於這些鎮虜軍步兵身上揹著的兩支快槍,除了一支為他們自己使用之外,另外的一支將在他們抵達山海關後與大量的子彈一同交給隨船返回的鄭森艦隊,由他們直接帶回南洋,以裝備鄭森部隊,而這六千餘支快槍與大量的子彈也是林清華與鄭森關係破裂之後,雙方的第一次正式的軍火交易。
作為表示對於此次撤軍行動的重視,林清華親自來到了城北,去與鄭森派來的全權代表劉國軒會面。
劉國軒的心情是非常的複雜的,對於鄭森與林清華和解的決定,他既感到有些吃驚,但同時也非常的理解,因為在他看來,如今的鎮虜軍實力絕對不可小視,尤其是陸上戰爭,鎮虜軍更是一支百戰之師,也許鄭森的軍隊海戰經驗豐富,但是,在鎮虜軍面前,鄭森的陸軍部隊將變得不堪一擊,這一點是所有的聰明人都承認的,他當然也不例外。
劉國軒當然也捨不得離開富庶的江南,但是他不得不正視現實,畢竟對於鄭家來說,保住來之不易的家業才是最最要緊的,至於爭霸天下的奢望,目前是沒有什麼可能了,既然連鄭家的掌舵人鄭森都放棄了,那麼自己這個鄭家的將領還有什麼好怨言的呢?所幸的是,作為鄭森的親信之一,劉國軒在那份協議正式公佈之前就得到了準確的訊息,因而得以早一步將名下的產業賣出,並用賣得的錢在南洋買了很大一塊土地,那塊土地上有山有水,景色宜人,確實是他非常喜歡的地方,他已經將自己的全家都遷到了那裡,雖然思鄉之情是免不了的,但是畢竟還是前程最要緊,況且在一向勇於冒險的福建人看來,到南洋就好比是去鄰居家的菜地一樣方便,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