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月問:“那你說說為什麼沒有元朝好哇?”

龐學豪道:“元朝皇帝知道跟洋人來往有好處,各自的好東西相互交流和交換,彼此獲利,彼此開眼。可咱們大明朝,從太祖朱元璋那兒起就規定‘寸板不得下海’,‘沿海居民內遷三百里’。為什麼?目的就是不準與外國人接觸,你說說,這不是閉關鎖國嗎?”

肖存月問:“朱元璋為什麼那樣怕大海呢?”

龐學豪反問:“你說呢?”

肖存月道:“我看大海那邊兒有倭寇,厲害,咱們皇上不願意挑起戰爭事端。”

龐學豪道:“這戰爭不是說挑起來就能挑起來的問題。我認為,為了本朝的發展,也應該派幾個能人過去,瞧瞧他們那兒到底怎麼回事?比如,怎麼樣當皇帝、農民怎麼樣種田、工匠怎麼樣打鐵、士兵怎麼樣操練等等。回來跟本朝對照,都有哪兒跟咱們這兒不一樣的地方,壞的不學,光學習他們好的地方,學會了再超過他們,強壯自己。你說對不對呀?”

肖存月道:“也倒是,不弄清外朝的東西,本朝永遠也進步不了!”

龐學豪道:“你說得太對了!《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清楚別人,自己就要故步自封,雖泱泱大國,但沒人承認!”

肖存月點點頭道:“對,你不主動交流,誰知道你都有什麼好東西呀?”龐學豪道:“所以,咱們大明朝就缺少主動與外朝交流這一點。”開始翻書,肖存月湊過去看……

書中交代,這一點,龐學豪沒有說準確。其實,早在明朝永樂三年,即1405年,三保太監鄭和就首次率艦隊通使“西洋”,兩年而返。以後又有多次,從而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同時也取得了許多治理好國家的經驗。

肖存月道:“哎,對了,聽我爹說過,咱們大明朝不是曾有過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嗎?你忘了?”

第四十二回 龐學豪破譯閉關鎖國 肖家樓阻止子女婚姻(2)

龐學豪有所悟道:“哦,對了對了!我爹也說過,那是在永樂年間,一個叫鄭和的航海家率艦隊下西洋,立下了很大功勞。可以後就沒人敢去了,中國越來越被人瞧不起,以致到嘉靖中葉就遭到了東瀛倭寇和瓦剌的侵犯!”

肖存月道:“打東瀛倭寇的事兒我爹也說過,是讓戚繼光大將軍率領部隊給打跑了!是不是呀?”

龐學豪道:“我爹也說過,戚繼光可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在抗倭的鬥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皇上提升為總兵。到隆慶元年又被調到北方鎮守薊州。薊州,草魚刀的薊,你知道是哪兒嗎?”

肖存月搖搖頭道:“不知道。”

龐學豪道:“告訴你,就是緊靠北京北邊的長城一帶,州府駐地在三屯營。細說起來,薊州的管轄範圍也包括咱們大興縣在內呢!”

肖存月道:“啊,還跟大興縣沾邊兒?”

龐學豪道:“對了。咱們大興是古縣,秦朝時置薊縣,遼代初年改為薊北縣,後又改名析津縣。金代貞元元年,又將析津縣改名為大興縣,譽稱‘赤縣’或‘京縣’,至今未易,與宛平縣同屬大興府管轄。再後來,又將大興府改為順天府了。”

肖存月道:“哎呀,你知道的真多呀!”說完她又吻了龐學豪一下。

龐學豪道:“這是學出來的,以後你也得多看點兒書。”

肖存月道:“我聽你的!”

龐學豪道:“不看書,頭腦就會僵化,沒有知識,這就跟不瞭解外國的情況一樣,成為睜眼瞎。”

肖存月道:“你說皇上怎麼不派人爬上扶桑島看看呀?知己知彼,對推行新政也有好處哇,你說是不是?”

龐學豪道:“可惜呀,皇上再英明還沒有想到這一點!”肖存月道:“那我就得看你的了!”

龐學豪道:“哼,我要是考上進士,做了大官兒,就先將國門開啟,有選擇地吸收先進經驗,把這一項也算在新政之內!”

肖存月道:“就是嘛,街門不開,誰能進來跟你做買賣呀?”

龐學豪高興地說:“啊,你有進步了!”他扔下書本,又吻著肖存月倒在了炕上……

書中代言,這兩個年輕人的交談意義深遠,也不無道理。的確,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不斷地進步,立足於世界之林,沒有一個革故鼎新的思想和一些開放國家的樣板參照,改革最終很難徹底。但是,要指望封建帝王們懂得這些,也根本不太可能,新政再好,最後也還會以失敗告終——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