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主持,各州童生三年參加一次,分正試、複試兩場。合格者始由童生改稱生員,即秀才。
讀書人獲得秀才身份後,才有資格進入地方或zhōng yāng的官學學習,稱為“入泮”。秀才透過科考,按文章優劣分附生、增生、廩生、監生,成績特優者還可透過拔貢考試成為貢生,並進入仕途。
象柳義目前的身份是廩生,是屬於有功名的,並有享受國家撥付的廩膳。但由於他不想從政,所以也沒有進入官學學習的打算。
鄉試是在各郡郡城和京城舉行的考試,照例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喜慶之典加科為恩科,由皇帝欽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獲秀才身份的才能參加。考試安排在秋季八月舉行,故又稱秋試,分三場,每場三天,考四書五經文、策問、詩等內容。
鄉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只有舉人才有資格進入會試。象“孟夫子”就是有舉人的資格,達到舉人按規定就可為官,只是他不願意而已。
會試在京城舉行,由禮部主持,每三年舉行一次,安排在鄉試次年的chūn季二月或三月進行,故又稱chūn試,逢辰、戍醜、未年為正科,也有恩科。考試的時間、場數、內容與鄉試基本相同,但程度更難。
會試合格者叫貢士,第一名稱會元,只有獲得貢士資格的才可以進入最後一輪的殿試。
就是人們常說的“考狀元”,在會試發榜後一月舉行,一般殿試是由皇帝親自在宮殿上主持
參加殿試的貢士原則上不再淘汰,但競爭狀元和鼎甲人選,更為人們所矚目。
在秀才之前,一般人都是七歲時在“私塾”讀書受教育。
聰明一點,也要讀九年十年的,“四書”全熟了,應試的文章也學會了,就可以準備應付郡試考秀才,考取了秀才再準備鄉試考舉人,如果二十多歲中舉人,就是所謂的“少年騰達”,在當時都不多。
從舉人再進而考取進士,絕大多數都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