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一覺醒來發現哥斯拉和奧特曼正在東京市區打得地動山搖火光沖天,他也不至於如此恐懼、驚慌!
電磁軌道炮!!!
原來,這就是華國海軍最後一張王牌。這種還停留在各軍事強國預研計劃中的科幻武器,居然被他們搬到海戰中來了!電磁炮不是殲星艦不是恆星炮,它的原理非常簡單。19世紀,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
位於磁場中的導線在通電時會受到一個力的推動,同時,如果讓導線在磁場中作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導線上也會產生電流。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正是根據這一定律人們發明瞭如今廣泛應用的發電機和電動機,它也是電磁炮的基本原理,或者說,電磁炮不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電動機,因為它的轉子不是旋轉的,而是作直線加速運動的炮彈。那麼如何產生驅動炮彈的磁場,並讓電流經過炮彈,使它獲得前進的動力呢?一個最簡單的電磁炮設計如下:用兩根導體制成軌道,中間放置炮彈,使電流可以透過三者建立迴路。把這個裝置放在磁場中,並給炮彈通電,炮彈就會加速向前飛出。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呀?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把簡單的東西變得複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而把複雜的東西變得簡單卻是極難極難的,電磁炮也是一樣。從摸索出它的原理到現在,都有一個多世紀了,在戰場上仍然找不到它的影子,究其原因,是兩個瓶頸把科學家們給卡死了。
首先是瞬間強大能源穩定供應。電磁炮的能量來源於瞬間釋放的超強電流,而想要為它提供如此強大而且穩定的電流決非易事。一臺功率強大的發電機組當然可以解決問題,問題是電流穩定輸送實在很難保證————瞬間釋放如此強大的電流,很有可能會將電路給燒燬。等把所有配套裝置的安全性都解決了,整個武器系統也龐大得驚人了,上不了軍艦,連陸基部署都辦不到————只要割掉一根電線就能讓它癱瘓的武器是不具備實戰能力的。就算能辦得到,由於電磁炮發射的炮彈是實心的,而且質量有限,一般只能發射幾公斤重的彈丸,殺傷範圍自然也很有限,一門射程超遠但是無法挪動的電磁炮在陸戰中的作用可能還不如一輛155毫米自行火炮。在徹底解決瞬間強大能源穩定供應,發射出更大的炮彈之前,電磁炮只能乖乖呆在實驗室裡。
其次是小型化。電磁炮組成部分就那三個:能源、開關、加速器,但是為了讓這三位大爺正常工作,必須用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子系統小心的伺候著,比如說為了保證正常發射,一套可以讓發射裝置保持零下兩百六十幾度超低溫的裝置必不可少。這麼多雜七雜八的系統加起來,電磁炮也就成了龐然大物,陸基部署都夠嗆,更別提把它裝到軍艦上代替艦炮了。在二戰中,各參戰國都積極研究過電磁炮,但是在二戰結束後,這股熱潮很快就消退了,大家把熱情轉移到了磁懸浮和高溫超導技術上,只因為這兩個問題都無法解決,只能放棄。直到十幾年前,迫於日益嚴重的洲際導彈威脅和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炮的研究才重新回暖,比如說雙頭鷹,就下了大力氣,將電磁炮納入星球大戰計劃中,打算用它來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而蘇聯一如既往的喪心病狂,打算拿它來轟人,在陸軍常規武器試驗場上,一門霸王龍般龐大的陸基電磁炮啾一聲將一發一百五十公斤重的炮彈打出一百六十公里之外,實在是駭人聽聞。不過,這都是實驗性質的,距離實戰部署還遠。
北約和蘇聯固然進展神速,但是跟一群孤心苦詣,幾十年來一直孜孜不倦的研究這一專案的人相比,他們的進度還是太慢了!
在二戰中,德國爆發出來的科技創新能力曾讓全世界為之震驚,世界第一支突擊步槍,世界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世界第一架直升機,第一枚精確制導炸彈,第一枚導彈,第一枚潛射導彈,第一枚聲控水雷————也就是僅僅捕捉到軍艦聲納就會自動爆炸將軍艦炸燬的蛙雷······可以說,正是那群瘋狂的科學家為全世界開啟了一扇大門,奠定了此後一百年軍事技術的發展基礎。但是不管是北約還是蘇聯,都很清楚,這些成就在納粹科學家裡只是一些技術難度較低的玩意兒,誰也不知道這幫瘋子的腦子裡到底裝著何等瘋狂的設想,誰也不知道在末日降臨之前,這幫躲在與世隔絕的基地裡夜以繼日的做著自己的研究的瘋子到底在研究哪些武器。最具價值的技術成果已經隨著一個個實驗室裡沖天而起的爆炸火光而灰飛煙滅,北約和蘇聯耗費巨大的精力,也只是弄到一些零星殘屑,透過這一鱗半爪管窺其背後那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偉大的智慧,扼腕長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