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緊盯著葉華,他很想從葉華的眼神裡得到鼓舞,畢竟這是他苦心思索的辦法,非常需要有人支援,而葉華就是最好的人選,只是趙普要失望了,葉華默然半晌,才緩緩道:“你恐怕還有更多的建議,都一起說出來吧!”
誠如葉華所言,如今僅僅是軍糧一案,趙普大可以上書柴榮,沒必要來找葉華,既然來了,就表明趙普有更大的野心,遠遠不是設立個轉運使那麼簡單。
趙普深深吸了口氣,從袖子裡拿出一份札子,恭恭敬敬擺在葉華的面前。
“這是我為陛下擬定的韜略,還請侯爺過目。”
葉華頷首,他拿了起來,翻開觀看。葉華看得不快,他仔細品味每一句話,趙普的心血結晶,當然不同凡響。
在札子當中,趙普提出了十二個字的方略。
“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這十二個字,是針對地方藩鎮,可也是針對這次暴『露』出來的弊病。
柴榮藉著高家的事情,收回了藩鎮的繼承大權,各地節度使,節度副使必須由朝廷指派任命,人馬排程,也需要服從天子旨意。
這只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要想徹底消滅藩鎮,還有很多功夫要做。
趙普建議,收回節度使的人事,財稅,刑名等權力,將節度使的職許可權制在有關軍事的方面,其餘東西不許碰觸。
安排轉運使,徵收糧食賦稅,既負責將錢糧運到京城,也負責承接京城的物資,轉移地方和軍中。
節度使沒法碰觸財稅,也就沒法肆意擴軍,私自壯大自己的力量。
針對那些還有不小勢力的地方藩鎮,則要求他們把精銳兵力交上來,編入禁軍。同時還要限制將領家丁隨從的數目,防止他們做大……
這一連串措施用下去,環環相扣,密不透風,全都打在要害之處。只要能做到一半以上,困擾兩百年的藩鎮弊端,必將徹底解除,葉華是半點懷疑都沒有,畢竟歷史上趙家兄弟就是這麼幹的,珠玉在前,只是大周要重蹈覆轍,變成“弱宋”嗎?這真的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葉華在問著自己,不由得陷入了思索。
趙普很想說服葉華,他誠懇道:“侯爺,就拿這一次的虧空來說,這筆賬還真不能算在政事堂,也不能都算在文官身上,這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
趙普問葉華,“侯爺,你知道眼下地方上,軍佔了多少?”
“應該有一半!”
“是六成!”趙普無奈嘆道。
所謂“軍”是唐代在邊境駐守部隊的稱呼,大的叫軍,小的叫守提,自從五代以來,軍變成了一種行政區域,由於戰事越來越多,四分五裂,各種“軍”也就越來越多,翻開五代十國的地圖,原來熟悉的地名都變成了“某某軍”,讓人看的是一頭霧水,昏天黑地,根本鬧不清楚。
按照規矩,軍,是隸屬於府州之下,比縣一級要高,但是不轄縣。
可是在有兵就是草頭王的時代,軍頭們怎麼會聽知州知府的安排,那不是笑話一樣嗎!
因此幾乎所有的軍都凌駕於府州縣之上,節度使也順勢成為了地方長官,不但握有軍權,還有民政大權。
就拿這次來說,政事堂下令,要給前線輸送糧草。
普通的州縣會聽從命令,如數調撥,當然了,其中貪墨也不在少數,甚至是非常驚人。但是相比那些“軍”,情況就好不少了。
地方的節度使,為了擴充勢力,當然要貪墨糧餉,侵吞國庫民財,壯大自身力量。
大周治下,有一半以上,都控制在各種“軍”之下。
試想,一半是文臣說了算,一半是武夫當權,彼此犬牙交錯,錯綜複雜。
面對這麼個糟心的局面,不出問題才怪!
針對這次的弊案,也是針對藩鎮割據,趙普提出了他的全套方案。
除了那十二個字之外,他還建議廢軍,改成州府,派遣文官,治理地方。這樣一來,就能做到上下一心,如臂指使。遇到了軍情,武人專心打仗,文官專心後方,各自負責一攤,就能通力配合,再無差錯。
當真是好辦法!
葉華暗暗嘆息,沒錯,這就是歷史上,“大慫”所走的路子,趙普是提前拿出來,要給大周用上了。
難怪趙普要找自己,這麼大的事情,沒有強有力的人物支援,是別想說服皇帝,別遑論落實下去。
說起來,趙普也算是慧眼獨具,只要葉華願意點頭,就成了一半。而且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