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故其價值,在數百種金屬與非金屬礦物中,可以排進前20。
在地下30公里開採礦物,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接近灼熱地幔層的地殼邊緣,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空氣壓強是地表的三倍,且地底毒氣瀰漫,含氧量為零,礦工必須穿著類似航天服的厚重灌置,攜帶氧氣瓶,才能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工作。
且地殼與地幔結合處,存在固液體的摩擦運動,微型地震頻發,岩石層破裂後,從地幔中猛然噴發出的岩漿,僅是在第三生活區,每年都會奪數十名礦工的生命。
但不去那麼危險的深層礦區挖礦又不行,因為地殼中層蘊藏的鐵、銅、錳等原礦並不值錢,1噸只值幾十個信用點,遠遠比不上更深處那些1公斤就值幾十個信用點的高價值礦石。
難道,中淺層地底就沒有高價值礦石麼?
沒有,幾乎沒有。
即便有,也只是那種儲量小、品位低、開採成本高的貧礦。
這個星球的中淺層礦產資源,尤其是高價值資源,幾乎全被開採殆盡。
而對於“第三生活區”的所有礦工家庭來說,礦石,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一切。
因為這裡的人們,生活在黑暗的地底,能源、食物、衣物、家用電器、日用品、挖礦工具等一切物資,全由‘51礦產公司’提供,無法自給自足,只能透過把手中挖到的礦,賣給礦產公司,換成信用點,再拿著信用點,從礦產公司手中,購買各類必須物資。
譬如說:
1度電,價值1個信用點。
1升淡水,價值2個信用點。
1件簡單樣式的襯衫,價值20個信用點。
100份壓縮營養午餐,價值50個信用點。
1臺做飯用的電磁爐,價值180個信用點。
1套下深井用的密封防護服,價值30000個信用點。
加上其他日用品、傢俱、家用電器等等開銷,一個六口之家,一個24小時的生活週期內,至少需要300個信用點的維持費用。
這還是在極度節省情況下的開支。
如果父親鐵蠻的防護服壞了,或者挖礦工具需要維修,花費的維修費用,有時會讓父親鐵蠻一天白乾。
而在深層礦區工作的父親鐵蠻,一天開採出的礦石價值,可能也就在300…500信用點之間。
所以每個時間週期,父親鐵蠻下班之後,母親紅燕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今天開採出了多少信用點?”
如果答案在400以上,晚飯會變得豐盛一些;如果在300…400之間,晚飯如常;如果少於300,或者工具出了故障,則全家人都會陷入愁眉苦臉,除了父親鐵蠻,其他人晚飯的量,都會有所減少。
家中人口較多,父親鐵蠻一人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開銷,要改善家裡條件,並防止出現意外狀況,只能讓幾個子女,早早下礦幹活。
至於說子女們的教育……
認得那幾個數字就行了,父親鐵蠻也一天學沒上,6歲就下了礦,他的幾個子女,有什麼條件比他活的更好?
6歲的童工,雖然只能幹些輕鬆點的雜活,一個時間週期可能只賺10個信用點,但也積少成多,聊勝於無。
……
於是,在周鳴的默默關注之下,長到6歲的鐵強,很快就跟著三哥一起下礦幹活,剛開始一回家,就撲到媽媽懷裡哇哇大哭,但經過兩年的適應後,身為礦工之子,他還是承受住了那些高強度的工作,成為家裡的小頂樑柱。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0歲那年,第三礦區開採的那座鋯礦逐漸枯竭,三礦區的近千戶家庭,戶戶愁眉苦臉,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但不久後“礦產公司”的地下勘探隊傳來好訊息:說在第三與第四礦區的交界區域,發現了一座中型鈦礦,品位很高,儲量高達百萬噸,具有極高的開採價值。
這個訊息令第三礦區居民集體興奮不已,當即向公司申請開採此礦,鈦礦石的價值雖然沒有鋯礦高,但百萬噸的儲量,足夠第三礦區開採100年,這是一張長期飯票。
但相鄰的第四礦區知道這個訊息後,也非常興奮,立刻從礦產公司那,爭搶這座鈦礦的開採權,分管這片礦區的那位公司經理,本想建議兩個礦區平分鈦礦,但收下第四礦區長送上的一張五百萬的信用點卡後,就將那座鈦礦,全部劃分給了第四礦區。
矛盾爆發了,為了捍衛各自的利益,第三與第四兩個礦區,爆發了一場激烈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