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也不是很明白。
在陳玄禮看來,猜測可能是李隆基欣賞楊成的統帥之才,然後高力士就讓楊成多言兵戈之事,這樣就可以讓李隆基心生愛才之心,就不會在追究楊成的罪名,最後把楊成打發到邊地了事了,這樣楊成的命也抱了下來,同時也可以讓楊成繼續趕上老本行,也可以為大唐繼續戍邊。
但是陳玄禮知道高力士的話是不是真的就只有這層含義,他也拿捏不準,但是楊成能不能保住性命,其實陳玄禮和不知道,畢竟這些上位者之間的心思可不是他能夠猜到了。
而且陳玄禮知道,楊成這次回來可不是隻是他一個人的事情,現在整個長安城都在等著楊成呢,楊成一回來,李林甫那裡對太子的攻勢也就要開始了,然後事情就複雜了,太子被牽扯了進來,那時就更不是陳玄禮這樣的人可以參合進來的,那時他們只有遠遠避難的份了,而且就是這樣,也不一定能不能套的了干係,說不定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當做替罪羊給頂了出去,然後就丟了小命了。
第222章長安城下
距離長安城越近,楊成的心中越是不安,他不知道李隆基的態度,心中久經要不要殺他,而且楊成清楚,整個長安的權貴,也等越是整個大唐的權貴和門閥士族此時都希望他死。
楊成心中拿捏不準李隆基的心思,畢竟這麼多的人希望他死,李隆基還會不會保住他,到時候楊成將錢銀全部運回到了長安城,那時候李隆基還會不會留下他。
楊成心中有些不安,但是他知道長安城市必須要回去的,那裡還有很多人需要他,首先就是皇甫青青,還有柳仁清,如果一旦楊成被降罪,那麼柳仁清也絕對逃脫不了,而且皇甫青青也絕對不會是他的女人了。
楊成心中已經暗下決定了,先安置柳仁清,然後在做打算,畢竟事情要想到最壞的一面,楊成此時也在開始思索退路了。
經過這次在大唐的國土上遛彎了一大圈,楊成也是看到了這個時代在中央王朝對地方的統治還沒有達到絕對的地步,而且此時也是門閥士族林立的年代,地方上更是自成一派,所以楊成認定其實他只要逃出長安城,那麼基本上就沒有事了,想要在這個資訊閉塞的時代裡面抓到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這樣,帶著有些擔憂的心思,楊成離開了潼關,然後回到了長安城。
在潼關,楊成和陳玄禮也是談論了很久,但是楊成知道陳玄禮的地位有限,所以對於朝堂上的事情也無法做預判,更不要說李隆基的心思了,皇帝的心思絕對不是他可以揣測的,弄不好就是死路一條了。
而且陳玄禮此時也已經開始自保了,他知道楊成回到長安城之後,絕對會是驚濤駭浪,而且當朝兩大權貴,李林甫和太子李享都會被牽扯進去,此時又回到了開元二十五年的時候了,太子被牽連進來,一連數年,都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糊里糊塗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被處斬了。
有了上次的教訓了,這次陳玄禮也是學的精明起來了,雖然已經認了楊成這個兄弟,但是還是有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以免日後楊成回到長安之後事發了,到時候他在被牽扯進入了太子和李林甫的事情中去,那時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了。
於是陳玄禮雖然好吃好喝地招待著楊成,而且還將高力士的話帶給了楊成,但是還是對楊成有所保留的,最重要的是他也不知道皇帝李隆基的心思是什麼,所以也不敢對楊成有任何言語上的提醒,而且此時高力士已經出面對楊成進行點撥了,陳玄禮認定自己也絕對沒有那個必要再攙和進來了。
楊成自然看出來了,所以也沒有指望在陳玄禮那裡得到什麼,畢竟這麼大的事情還是需要靠他自己的,所以楊成決定還是儘早回到長安城,無論是暴風雪雨,楊成都要面對,最壞的結果就是他和李唐決裂,然後逃回青海去,在那裡也坐一個青海王。
但是這是最壞的打算了,畢竟那時他需要面臨的局面更是窘迫了,羌人會不會跟他走,和大唐對抗,此時已經享受到和大唐通商之後的好處的羌人是不是已經心向大唐了,在說羌人力量有限,也絕對不可能和一個大唐帝國對抗的,到時候還要面臨夾在吐蕃和大唐之間的尷尬局面。
那樣的窘境楊成都不知道能否支撐下去,青海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可是比不得中原和江南的,那裡糧食少,鐵礦也少,人口更少,根本就不適合立足備戰的。
楊成心中一陣的煩亂,看著遠處巍峨的長安城,此時已經是深夜了,楊成和手下的隊伍到達長安城下之後已經是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