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舉族之力打造海船,準備好生髮生海上貿易。
這一次,李賢之所以有把握運送十萬石糧秣,就是打著糜氏商船的主意。
如果沒有足量的海船做後盾,李賢說什麼也不會應下這差事。
不管怎麼說,見到海船之後,一直心懸半空的馬原終於把心放到了肚子裡。
當天夜裡,馬原喝的酩酊大醉。
與此同時,一車一車的糧秣也從都昌城往港口運來。
如今,北海國內最不缺的就是勞力了。
且不說從青州而來的流民,單是李賢三番兩次俘虜的敵卒就足夠使喚了。
在牟平,李賢俘虜的三萬多賊寇還在充當苦力。
上一次救援徐州,李賢又俘虜了萬餘兵馬,此番運送糧秣,幾乎都是曹‘操’的這班人馬。
每日都有飽飯可食,又不用上陣廝殺。
待在李賢軍中,雖說是俘虜,可卻也沒有受人欺壓、凌辱的事情發生。
不少曹軍俘虜甚至覺得,便是做俘虜也頗為如意。
一袋袋的糧秣裝運上船,等到大船裝載滿倉的時候,便是拔錨的時候。
有更安全便捷的海路,馬原也就不再冒險經過袁紹麾下的河北了。
當然了,這麼多的糧秣裝運上船,押運的軍卒也是萬萬不能少的。
為此李賢在每隻船上都配備了兩百名軍卒,可以確保應對各種狀況。
其實,軍卒上船對於公孫瓚來說也是一種威懾力。
到了遼東地界,這四千名軍卒可以確保公孫瓚不敢賴賬,倘若公孫瓚食言而‘肥’,領軍的徐盛肯定不會讓其得逞的。
其實最出乎李賢意料的是,一直閒置下來的于禁、李典竟然自動請纓,甘願隨扈前往遼東。
船上沒有曹軍老卒,倒也不必擔心於禁、李典鬧出什麼‘花’樣,想到這一點,李賢就應諾下來。
終於到了海船的日子,一根根炮仗沖天而起,一把把祭海的冥幣飄在空中,整豬、整羊一樣也不能少,這是必要的程式。
一切妥當之後,海船緩緩而行。
準備了這麼久,終於成功了一多半,李賢也鬆了口氣。
東萊軍中不少軍卒都是在海邊生活過的,所以他們很是適應海上的生活,這與北地軍卒不習水戰大為不同。
等到下一步,李賢準備發展一支水師,到時候就從沿海招募兵員。
船隊北航,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不可能迴轉。
閒暇下來,李賢便回到都昌城暫住了一段時間。
一陣子沒見,孔黎顯得更加柔情似水了。
與熟透了的李繡娘不同,青澀的孔黎有一種截然不同的風味。
每一次,李賢都能夠品嚐到不同的味道。
此番,**過後,孔黎‘摸’著自己光潔的肚子,嘆了口氣。
李賢不解,愛憐地說道:“黎兒為何嘆氣?”
“還不是因為不爭氣的肚皮,咱們成婚這麼久,一直未能為夫君生個一男半‘女’,這是妾身的不是!要不然,要不然夫君休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