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連打帶拉,唬的群臣一愣一愣,既不敢放肆,又不會引發二次革命,一舉穩定了朝局。
由此可見,劉恆的確是搞政治的高手。他用行動告訴所有人:兄弟我可不是個軟柿子,眼裡揉不得沙子,都老實點,別整日想著鬧事。
穩定朝局後,下邊的工作就有些流程化了。
第一步是大赦天下,籠絡民心。
在這一條中,包含了三個字:酺五日。解釋起來,就是讓老百姓聚飲五天。
應該說,這三個字,完全是可以用令外一個成語來解釋的——普天同慶。
之所以會有如此效果,還需要從漢代法令上進行探尋。漢朝法令明文規定:百姓不得三人以上群飲。也就是說,就算婚喪嫁娶,想要喝點酒,還的兩個兩個來,如果超過三人,可能酒還沒喝完,就該去吃牢飯了。
現在,劉恆給他們一些機會,壓抑多年的神經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三五成地群聚個小會、喝個小酒。嘿嘿,不犯法。
籠絡民心,原來如此簡單。
第二步是大封天下,穩定朝廷。
在這個環節中,那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歡樂的人有很多。
劉澤就是其中之一,他第一個被提名,改封為燕王,地盤擴大了一倍。
其次是跟隨劉恆進京的六個人,均列九卿,進入實權部門;
再其次是灌嬰,更進一步,官拜太尉;
還有很多不怎麼起眼的人,均晉封列侯,其中那個叫劉揭的人(曾搶奪呂祿將印),也被封為陽信侯。
簡單點說,那些曾經不被看好,甚至是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均實現了華麗的轉身,都比較歡樂,這些人漸漸地成為劉恆的忠實追隨者。
但犯愁的人也不少。
陳平就是一位。這位老兄從頭忙到尾,本以為劉恆老實,並且自己還救過他的命,應該容易掌控。可沒想到,看似老實巴交的劉恆,三下五除二就架空了周勃,勢頭更是咄咄逼人。如此一來,圓滑的陳平又一次察覺到了危險。
應該說,“鳥盡弓藏”這個成語他領悟的很透徹,因此,他及時放低了身份,在劉恆面前說了這麼一句話:“誅呂氏太尉功多”。
這句話說完後,陳平從右丞相的位置上下降半格,屈居左丞相。
在隨後的日子裡,陳平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察言觀色、虛於周旋。可以說,此時的陳平無疑是最犯愁的一個。
第二個犯愁的人就是周勃。
劉恆登基後,周老兄自我感覺良好。而劉恆似乎也配合了他的這種感覺,封其為右丞相。
三公之中,以丞相為尊。周勃從太尉到右丞相,職務似乎是升了。然而,這次微妙的崗位變動,讓他遠離了軍權。
他一輩子和軍隊打交道,現在讓他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位上,似乎應該高興一些。然而,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在這個位置上,他將漏洞百出、敗筆連連。之所以會有這麼個結果,原因其實很簡單,他不適合。更加不幸的是,劉恆很清楚他不適合那個位置。
第十三章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
在代邸,宗正劉郢客煞有介事地宣讀了老劉家的血緣關係,最終得出了兩個結論:
其一,劉弘、劉朝、劉武、劉太均非劉盈兒子,不是劉家血脈。
其二,劉恆是高祖劉邦親子,並是目前的“長子”。
對於這兩個結論,我認為是需要做些探討的。
第一個結論很明顯是在瞎扯淡,無疑是在扇劉盈的臉。劉盈的確夠窩囊,活著的時候不自在,死了也不能消停。到底是不是自己兒子,還得由別人來定奪。
不過我可以斷定的是,這四個人肯定是劉盈的兒子。原因其實很簡單,呂雉縱然再瘋狂,也不至於一口氣給劉盈找來這麼多兒子,你說弄來這麼多有什麼用?沒那必要。因為對她而言,一兩個就夠用了,何必毫無道理的折騰這麼多小朋友來充數?這還需要備胎?
僅此一點,就很清楚到底是誰在睜眼說瞎話。也就是說,劉郢客為劉恆的上位,煞費苦心。
政治就是如此,只要對自己有利,再無恥的事情也能說的冠冕堂皇,甚至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而在所不惜。
至於第二個結論,應該說還是客觀公正的。畢竟劉邦的八個兒子已經死了六個,目前僅剩劉恆和劉長,劉恆排行老四,劉長排行老七,說劉恆目前是“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