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青州與遼東貿易多次,徐盛的神策軍便有過乘船經歷。

難道說,此番進取江東,李賢打算行船南下?

看來,水路運兵一事李賢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然的話,他也不會挑選神策軍!

緩過神來,糜竺最為欣喜:“使君的意思是用大船運兵?”

李賢笑道:“不錯,江東道路泥濘,誰也想不到我會反其道行之,不走陸路偏走水路,等到我大軍抵達,便可以起到出其不意地效果”。

陳宮默然不語,對不理解的事務,他從不妄下決斷。

徐庶等人卻讚不絕口:“使君奇思妙想,我等佩服”。

三國時代,孫吳政權是水上運兵的先驅者,為了統治夷州,孫權令水軍大將衛溫統領萬餘兵馬渡海南下,在此之前,歷史上從未有水路大規模投送兵力的戰例。

只要李賢大功告成,他將成為水路投送大軍的先驅者。

無論在什麼時候,創新都是令人欽佩的,然而,從另一種角度來講,創新意味著莽撞,一旦失敗,必定會淪為他人笑柄。。

如果不是李賢已經有過成功的例子(神策軍奔赴遼東),如果不是李賢從未敗績的光輝過往,徐庶等人一定會勸李賢三思而後行。

不過,此時此地,眾人卻沒有太多反對的意思。

李賢既然敢作出大軍水運的決定,必定有了充分的準備。

與其勸阻李賢收回決定,倒不如仔細思量,完善其中可能的疏漏之處。

於是,在陳宮驚訝的目光中,徐庶等人紛紛建言,查缺補漏,李賢非但沒有惱怒之意,反而習以為常。

虛懷若谷!不知不覺間,陳宮對李賢的評價又高了一個層次。

個人之力總歸是有限的,作為一方霸主,能否虛心納諫是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楚漢爭霸,劉邦之所以笑到最後,就是因為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反觀項羽,剛愎自用,得了個“豎子不足與謀”的評價,最終自刎而亡。

前車之鑑不遠,可總是有後來者不知進退。

兗州呂布空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所做作為卻與項羽很是雷同。

頭腦簡單,只懂廝殺的武夫雖然可以取得一時之勝,卻終歸會為他人做嫁衣。

陳宮選擇李賢就是因為覺得他與呂布大為不同,有成為一方梟雄的可能。

現在來看,李賢倒是一個值得投靠之人。

大事商議妥當之後,李賢郡府便以最快的速度運作了起來。

‘藥’物、糧秣、軍械全都要準備,也幸好是船運,否則的話,兩萬兵馬出征起碼要耗費數萬民夫之力。

五日之後,徐盛統領神策軍抵達下邳城。

這時候,徐州的地形地貌與後世裡大不相同。

下邳城外的泗水流量極大,足以支撐數千石的船隻,而淮水與泗水接連一處,由濱海城出海。

糜氏船隊若想抵達下邳城,只要沿河逆流而上便可以了。

長途跋涉而來,神策軍人馬俱疲,若不休整一番,倉促上陣極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