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拿下了宣化就控制了張家口,對於山西的晉商和內蒙六盟都是一個沉重到極點的打擊和制約。這並不是說山西與內蒙的聯絡通道就只有一個張家口,而是張家口的商業規模和‘貿易值’是大草原上最高的。
同時,奪取了宣化,也就對晉北的大同構成了直接威脅。
就在京津決戰的時候,河南的復漢軍主力已經奪取了洛陽城,清軍敗退潼關。復漢軍隨後從陝州、垣曲渡過黃河,已經掃蕩大半晉南,打到了臨汾和潞安了。
等到北京這裡的局勢料理妥當,晉南晉北群集進攻,掃蕩山西那是易如反掌。
陳鳴內心裡對晉商的痛恨遠比揚州鹽商更甚,後者被滿清當肥豬養,時不時的被收割一茬,在復漢軍起兵的過程中,為滿清出錢出物,不知道幫了滿清多少忙。但豬這東西你對它還有什麼指望呢?再說了揚州鹽商的這點罪過跟當初投機外族的晉商比起來,就太不值得一提了。
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
明末清初的晉商八大家,一個個都是腰纏百萬的豪商鉅富,但他們的所作所為按照的普世觀點來看就是名副其實的漢奸,早在滿清入關前,他們便常往返於關內關外。
在明朝日益動盪的關頭,就是他們在正常貿易之外,暗中為滿清輸送糧食布匹棉花等軍需物資,提供關內的各種軍政情報,搞起政治買賣。清軍入關後,沒有忘為己入主中原建立過赫赫功業的八大家,順治在紫禁城便殿設宴,親自召見了他們,並賜給服飾,封為“皇商”(籍隸內務府)。
為首的範永鬥被命主持貿易事務,並“賜產張家口為世業”。其餘七家,亦各有封賞。
陳鳴現在最最可惜的就是,當年的賣國漢奸八大家現在早已經輝煌不再了。除了一個范家還幹隆朝中前期依舊擁有著不俗的政治實力和財富外,其餘七家早已經給湮沒在了史的塵埃中。至少主家是早就消失了,只剩下少量的分支。現在商場上若是一提起來山西晉商大家,那是榆次常氏、太谷曹家、介休侯氏、祁縣渠家、平陽亢家這些後起之秀。
這五家才是集糧食、布匹、食鹽、絲綢、藥材、茶葉、當鋪、錢莊等多類別於一身,垮行業的真巨頭。而且一個個發家的痕跡雖然免不了要與官府扯上瓜葛,但跟之前的範永鬥、王登庫等人,那是絕逼的不同。他們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辛勤奮鬥和高瞻遠矚的開拓進取而成功的,跟政治投機是完全兩碼事。
平陽亢家現在就在復漢軍的控制下,當家主事人一個都沒跑。作為山西首富,亢家在清初發跡時就有“約計千萬”的資產,不比鼎盛時候的八大皇商遜色,只是後者頭上有頂官帽子。從清初到幹隆中期,百多年裡亢家氣運鼎盛,家道從未中落。且亢家人會來事,在災荒之年,總會捐獻出一點錢糧,來賑災施捨難民,裝潢門面。於是百多年下來,亢家儘管在作為大鹽商、大糧商、大典當商和錢莊大老闆之外,還成為整個太平府最大的地主,可在當地的老百姓心目中竟然名聲很不錯,乃是眾所公認的大善之家。
要知道亢家的土地雖有很多是購置於當地的地主之手,但更多地還是來自太平府的自耕農,每逢災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時候,沒到收租收貸的時候,亢家殺起窮鬼可是半點不見手軟。但是亢家會裝點門面,在當地的名聲相當的好。
而富貴了百年的亢家與滿清官府的交情之深,也可想而知。范家給康麻子往西北籌運軍糧的時候,亢家就出了大力。任山西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逢年過節從沒有短過孝敬。這幾年裡亢家陸陸續續給滿清捐納和借款錢糧一二百萬兩銀子。這樣的人家竟然敢一個不跑,亢家人的膽量很強大。
從太平府往北就是介休,除了侯氏外,還有一個範氏。現在復漢軍剛進入臨汾【太平府城】,範氏的老老少少就已經往著陝西跑去了,而侯家人也一樣沒有逃。不僅僅是侯家,常家、曹家、渠家都在看著復漢軍對亢家的處置的。
這些人在這幾年裡可都沒少給滿清捐錢納糧,如果復漢軍真的半點也不容忍,他們雖然不願意放棄自己廣大的家業,可小命要緊,也只能收拾錢財細軟早早的往陝西跑去了。
亢家從康熙年前的約莫千萬,到雍干時候的千萬傢俬,是整個山西晉商裡唯一一個家產突破了千萬級別的巨無霸,亢家後頭才是資產在七八百萬銀兩到三四百萬銀兩的侯、曹、渠、常等諸姓人家。再有祁縣何家、聞喜李家、靈石王家、太谷白家、孟家等等,傢俬也各在百萬朝上。
而陳鳴上輩子記憶裡的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