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81歲了,患有先天性骨質疏鬆症,剛入住福利院時神志不清、口齒不靈,大小便失去控制,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小麗從點點滴滴入手對李老頭進行全方位護理。老人大小便弄髒的衣褲、被褥,小麗隨髒隨洗,房間、衣服上從沒一點異味。她除了一日三餐給老人餵飯,還為老人早晚洗臉、洗腳,攙扶李老頭進行康復鍛鍊,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親切,一樣精心。為了讓老人心情愉快,她堅持每天開啟收音機讓李老頭聽音樂,晚上陪著老人看電視,千方百計讓老人鼓起戰勝病魔的信心。李老頭的遠房侄女感動地說:“這份真情,讓我們做親戚的都自愧不如呀……”讓老年人生活得舒心愉快現代社會意義上的養老不再是停留在滿足老年人的吃住,而且要為老年人創造溫馨、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走進迎水橋一個私人投資新建的老年公寓,不論你置身庭院的哪個角落,都會感到樹木鬱鬱蔥蔥,花草爭奇鬥豔,山光水色遙相呼應。這裡彷彿四季常青的花園,在花木叢中還整齊排列著運動健身器械。整個庭院在設計上處處都透著對老年人周到的考慮:健身、休閒、觀賞、納涼,讓老人們一出房間即能置身於美麗的環境中,呼吸到新鮮空氣。年前我和妻子路過迎水橋老年公寓時,順道瀏覽了一下老人的“家”,住所裡冰箱、彩電、高檔傢俱一應俱全。那天我們有幸結識了一位75歲的高老師,他高興地說:“幾年前我老伴去世後,為了減少兒女們的負擔,我試著住進了這家公寓,剛來時兒女們都堅決反對,說什麼也不同意我來這裡,還說我住在這兒會讓他們臉上無光,為了顧全兒女們的面子,我勉強在家裡住了下來,可這樣一來,由於我朝思暮想,整天望著老伴的遺像發呆,終於一病不起,醫生說我抑鬱了,兒女們一看後勢頭不對,經過商量最終決定還是送我到迎水橋公寓住一段時間再說,這一住我就深深地迷戀上了這裡,因為這裡環境幽雅,吃得好,住得好,享受的服務更好。後來,我一咬牙,乾脆就搬到這裡定居,我準備在這裡一直住到去見我的老伴……”

第三十五章;老有所養【二】

第三十五章老有所養【二】

在舊港鎮梨樹村,有戶受人敬仰的五好家庭,它就是宋四平的家庭。79閱。讀。網宋四平老人現年88歲與獨生兒子、兒媳婦一起生活,她的兩個孫子都在外地打工,長孫的兒子在長沙上大學;孫女已出嫁,曾外孫女也初中畢業。這是個堪稱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但是在家常住的只有宋四平老人和其兒子黃珊祥、媳婦李三媛三人。宋四平老人身材孱弱,體質很差,尤其是近十年來因患有半身不遂後遺症。說話打咯,走路畫圈,加上常年便秘,吃飯拉屎全靠兒、媳調理,由於行動不便,這位昔日的衛生模範,今日卻隨地吐痰、有時還大小便常常失出控制。儘管這樣老人還是健健康康,體體面面,身上乾乾淨淨,家庭的衛生也不減往年,原因是老人有一對非常孝順的兒、媳。她倆無微不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呵護老人,事蹟感人。在我們學習貫徹八榮八恥,建設和諧社會的程序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宋四平老人1926年12月出生於陽壽縣的貧農家庭,其丈夫於1962年病逝。抗日戰爭她帶著獨生兒子逃難展轉在八方橋一帶,生活無來源,靠開荒和做保姆維持日常生活,吃盡了苦頭。解放戰爭時期,兒子參加了土改工作隊,她的生活才有所改善。1953年她被聘為村小學代課老師,1966年因學校停課鬧革命,她帶頭辭職回家,曾任村婦女主任、在工作中她鞠躬盡瘁,與同事團結友愛;在生活中與鄰里和睦相處,鄰居中出現摩擦總是找她出面調解;在家庭中他以博大的母愛哺育一代又一代後人成長,她幾乎包攬了買菜燒飯、洗衣衛生等全部家務。1981年,落實政策時聘為公辦老師,繼續在鄉村小學任教,同年退休,正是由於她以榜樣的力量,培養了晚輩的孝順。宋四平老人的兒子黃珊祥也年過古稀,是建國前參加工作的離休幹部、媳婦李三媛是家庭主婦,這對夫婦長期受到黨的培養教育,加上長輩榜樣的薰陶,他們孝順母親是順理成章的。他們孝敬半身不遂達十年的老母親深得居民的稱讚。沒牙吃飯也香。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第一件大事,而母親的牙齒全部脫落,進食困難。媳婦買菜時採購葉子多、容易下嚥的軟菜;兒子掌廚做菜的火候要適合老人,儘量把菜做得柔軟容易吞嚥。為了營養平衡,有些難嚥的早點、菜類每天每餐都要用筷子剪刀把食物絞爛,讓媽媽沒有牙齒吃飯也香。半身不遂的病人一般都伴有便秘,吃得進排不出多麼急人!藥物調理不當拉屎在身上是常事,因此老人天天要吃香蕉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