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裡,路就要延伸到哪裡!”
孟享還有些自知之明,沒有加上鐵路的字眼。要知道鐵路的修建可比起修建一條簡易公路耗費太多了。即使解決了鐵軌、勞動力、技術等問題,單單剩下的資金問題也是一筆驚天的數目。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雖然鐵路投入大,但一旦投入使用,西北大量的資源可是源源不斷的可以運出來。”孟享笑道。確實如此,西北雖然給人以荒涼的印象,主要是因為地表水資源相對缺少利用難度大,使得人煙稀少。但資源卻是一點不少。單單一個柴達木盆地,後世就有聚寶盆的稱呼。
此時謝家榮等人已經去了金川勘探那裡巨型的銅鎳礦,而先鋒軍的前鋒也接收了玉門老君廟地區還在勘探的玉門油田。由於先鋒軍早就把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人收在麾下,使得玉門油田的勘探晚了一段時間,本來月份就出油的,但現在勘探還沒有完。當然這也與先鋒軍透過石油開採和走私運輸,緩解了國統區的石油緊缺也有關係。
源於對未來的籌劃,下一步還要修建包頭到蘭州的鐵路,未來還要準備歸綏到庫倫的鐵路,甚至未來還需要考慮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連線問題。但其涉及到一個鐵軌的規格問題。
鐵軌的規格各自有各自的展歷程,體現在寬度上,更是五花八門,從6o毫米的,一直到馬來亞、緬甸等的米軌,日本的o67毫米,再到蘇俄、芬蘭的54毫米,巴西、西班牙、葡萄牙的665毫米,印度、阿根廷、巴基斯坦的676毫米,共有o多種。
國際上為了統一,在7年正式確定了採用了英制的45作為標準寬度。華夏大多數鐵路採用的也是這種規格。不過,西南地區受到了法國人的影響是米軌,山西正太鐵路用的是法國人的貸款,自然也是米軌,老閻也隨即統統把山西的鐵路都改為了米軌。臺灣受到日本殖民,是採用了o67毫米,東北地區受到了當時俄國人的影響,很多都是用了54毫米。
其他地方還好說,現在山西在手,需要改造,下一步與西伯利亞鐵路接軌也需要調整,孟享就不得不考慮到未來的鐵軌寬度的問題。
說實在的,45毫米的鐵軌也不是很科學,只不過最強勢的英國人和美國多數都是用這種規格,也就產生了後世的馬屁股決定火箭尺寸的問題。
尤其隨著集裝箱的問世後,標準軌道的寬度也顯得有些不合適,雙排的安置不上,單排的又有空餘。孟享為了加快運輸,更好的提供後勤保障,正打算引入集裝箱的概念,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有些耽擱。
此外,後世的蘇俄正是因為鐵軌寬度大,使得造出的很多戰略武器和常規武器都比別人塊頭要大一圈。孟享記憶深刻的是後世的火箭零配件的運輸,一些大配件用鐵路無法運輸,使得運輸成本增高不少。就連核導彈列車的佈置,寬一點的蘇俄規格也佔了不少的優勢。
當然也不是越寬越好,太寬了就造成了道路建設成本的增高,尤其是穿山越嶺的時候,還有就是車也受到了影響。
不過,孟享對於車的問題沒有太大的關注,火車跑oo公里和跑oo公里差不了多少,關鍵是一路上只能金雞獨立的打站票才是讓人受不了的。要是火車上人人是臥鋪,除了個別趕時間的人,多耗個幾個小時沒有太大的影響。這點時間省了排隊買票的工夫就能補回來。
華夏人多,也就意味著客流量的巨大,後世鐵路上那麼多關於這方面的世界第一都成了華夏自己一個人玩的遊戲了。在鐵路長度一定,安排車次的頻率不能過安全範圍的基礎上,要想獲得更大的運輸量,除了再加條鐵路外,只有增大鐵軌寬度,增加車廂的寬度了。
但後世全國的標準已經統一到了標準軌道上,想要全部改變的成本太高了,只能照著馬屁股,規範其他的標準。機器、產品的尺寸也就只能按照這個設計規劃,不能出這個範圍。有時候很多事情就是妥協下的產物,一直推進到挖潛的成本大於革新了,才會來一次翻天覆地的技術革命。
此時華夏的鐵路還不多,雖然接近萬公里,但其不少也需要統一和調整。而且在孟享的未來規劃,華夏的疆域將是前所未有的寬廣。鐵路里程過十萬公里都略顯不足。根據龐大的疆域設定自己的標準也未嘗不可。標準決定了未來的展之路。
孟享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所以遲遲沒有確定鐵路的標準。
“鐵軌的尺寸確定的如何?”但此時鐵路的建設不可再拖了,所以孟享問起了鐵軌的情況。
“鐵路小組的人已經計算出了方案,米寬的鐵軌方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