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橡膠需求的增大,這點橡膠即使民用也不夠用。
“不用著急,我們很快就會解決這個問題。”孟享微笑道。
雖然印尼和沙撈越等地的橡膠園暫時解決不了,但世界的橡膠中心一半在馬來亞,產量曾超過61萬噸的馬來亞就足夠華夏的消耗了。
“只有向南打過去,那裡的橡膠都是屬於我們的了!”
第832章 可以一戰的底氣(下)
如果我們南下和英美牽扯到利益糾紛,開戰會怎麼樣?”孟享之前就這個問題曾和範種等人多次討論過。
範種等人並不吃驚,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把已有的威脅和未知的威脅編列應對計劃。
就連美國人早早就有針對蘇俄、華夏、德國,甚至英國的各類顏色的戰爭計劃。即使孟享不說,參謀部們也在推演和各個國家的戰爭計劃。更何況,情報部門針對美國蒐集到的各種情報,已經讓範種早就嗅到了雙方戰爭的陰霾。
華夏軍隊南下的時候,參謀部已經在做出長遠考慮。
雖然雙方都有日本這同一個敵人,但如果日本人被打敗後,涉及東南亞的利益的時候,英美不甘心退讓,會怎麼樣?
華夏需要南洋的利益,不僅僅是為了橡膠。
無論是香料、奎寧、木材、甘蔗、油棕、可可、咖啡,還是曾佔據了世界稻米交易市場60%的南洋稻米,或者是椰子、香蕉、菠蘿等各種水果,亦或是南洋著名的芳香原油、錫礦等,那裡的很多亞熱帶和熱帶植物和其他種種特產都是華夏需要的。
若是一點點的來購買,未來將支付出天文的數字,遠不如徹底拿在自己手中來的便捷。
過去這些地方都是屬於華夏文明的輻射地,曾是華夏的屬國甚至有些地方本是華夏的一部分領土。後來的沉淪使得這些地方掌控在了西方國家手中,華夏可以理直氣壯的再拿回來。
當然,一切道理都無法辯證的時候,需要用拳頭來說話。
戰爭是原罪。
用南洋已發現和尚未發現的眾多資源和財富奠基華夏文明覆興的殿堂,用南洋的廣闊土地為後世擴充套件生存空間,控制馬六甲海峽等咽喉之地,進一步解開阻擋華夏向外擴充套件的鎖鏈,這一切遠遠大於一場對英美作戰的戰爭成本。
總參謀部的年輕精英們更樂意把自己的野心向全世界綻放,早早就有了對英美作戰的推演計劃。尤其是在南洋的對決。
英法等衰落的老牌帝國還好說。但面對強大的美國人,無論是哪個人,都是十分謹慎的。
“若是不算後勤保障體系的話,他們的陸軍只能屬於二流水平,在陸地上我們可以輕鬆打敗他們!”這是孫立人對美國陸軍的評價。
曾經留學美國的他了解美國人對戰爭的重視和那些軍校的底蘊,已經有些拔高了美國人的陸軍水平,但他更見識到了先鋒軍的軍威,對比的還有德**隊和蘇俄軍隊,於是美國陸軍只能是排在二流水準。和日本人一個檔次。
如果他們遠距離來南洋作戰,恐怕他們的後勤保障體系的優勢也將大打折扣,遠不如近距離作戰的華夏。
至少孫立人在緬甸的征戰過程中,華夏國防軍的後勤體系運作從沒有讓他發愁過。
“如果戰場是在中南半島,我們必勝!除非美國人瘋狂起來,舉國來一場生死戰。到那個時候,戰場就不限於南洋了!”範種也斷然道。
“美國人不會為了南洋的利益和我們打個你死我活,徹底把老本都壓上。舉國戰鬥到底!”孟享心中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否定了美國人拼命的前提條件,後世那麼多的戰爭,美國人都沒有那種骨氣。只要沒有切實的威脅到他們本土的生存,被各路寡頭操控的美國就是一個商人的作風,追求戰爭利益和戰爭成本的平衡。
這也是日本人珍珠港之前斷定美國人會走上談判桌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惜日本人失算了,他們能力沒有那麼強讓美國人屈服,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所獲得的利益也遠遠大於他們在戰爭中的損失。
“但他們會舉國之力來打一場更大範圍的戰爭,要牽扯到我們的本土!”孟享補充道。
在沒有核震懾的前提下。戰爭的爆發很容易就會引起全面的戰爭,甚至引起對同盟國的全面對抗。
這除了經濟、科技等其他方面受到損失外,華夏的漫長的邊境線都可能會受到攻擊,尤其是海疆,甚至還會遭到空中的轟炸,戰爭還容易引起華夏內部的混亂。
孟享遲遲沒有和英美翻臉,也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