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詩,以提醒朕牢記明治天皇對和平的熱愛。你們對此有何體會?”
裕仁以日本特有的“腹藝”方式說出了日本要與美國開戰的決策。在華夏遭遇慘敗的日本也不想去觸怒美國這個龐然大物。
“可美國沒作一點兒讓步,只是向日本提出強硬要求!談判難以繼續!”東條英機接言道。
美國人已經和英國人有了聯盟之勢,無論是面對德國,還是維繫全球的殖民地方面。隨著《大西洋憲章》的簽訂和頒佈,美國人已經可以順理成章的從英國殖民地中摘果子,自然不肯坐視日本人步步緊逼東南亞而無動於衷。表面文章還是需要做全的。
“即使我們得到了澳洲大陸,也需要維繫和本土的聯絡,必然繞不開靠著菲律賓的美國,即使他們有承諾,也不可相信!”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緊跟著說道。日美兩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爭霸已經三十多年,積怨已久,哪裡說和平就能和平的。
“海軍已經擬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可以一舉掃除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的勢力,為我們順利奪取東南亞和澳洲清理掉很多麻煩!”東條英機聽完號稱自己的影子的島田說完,也緊接著說道。
“美國人實力龐大,後勁十足。即使是短暫的勝利,也難以維持長期的戰爭勝局。對之需要謹慎再謹慎!”旁邊的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皺著眉頭潑冷水道。
對美作戰計劃已經出來了,但他曾耳聞參謀本部、軍令部、陸軍省、海軍省對日美作戰的推演資料做了些美化修改,使得日美對戰成功率大增。
“即使和美國人作戰,我們也不會輸!”石川信吾就這樣喊道。
不過,山本五十六見識過美國工業的發達,對於雙方的實力差距更加明瞭,根本不看好日美之戰的結局。所以一直反對對美作戰。
但無論是東條英機還是杉山元、永野修身等人都是力主與美作戰,壓榨了日本國力建起的龐大軍隊需要有劫掠攻擊的物件,北邊和華夏都已不適合,唯有向南才能消除國內的壓力。而向南必然避不開美國,就連山本五十六對美國人也不抱有僥倖心理。
“美國孤立主義盛行,我們如果給美國人當頭一棒,快速穩定南方,會讓美國人知難而退,收縮回去的。”但有人還是抱著僥倖,而且應和的人還不少。
“美國人還需要處理歐洲的麻煩,德國人會讓他們更煩惱,難道他們也會兩線作戰不成?”有人笑道。
“德國人近日已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松岡洋右突然進言道。這個曾經的外相在原歷史上曾促成了德意日三國的軸心合盟。但這個時空,由於華夏的崛起,德意一直沒有和日本更深一步發展,只維持在那份反蘇俄主義條約上。
這個五萬言先生,並沒有完全成就榮耀的松岡時代,但也力促完成了日蘇中立條約。
“這是華夏人的默許?”此時的外相東鄉茂德出聲道。
德國人的試探並沒有直接找他,並不意外。雖然他也做過駐德大使,還娶了德國夫人,但對德國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他對老希的那一套有些不滿,加上當初在日德聯盟問題上,他持有異議,才被迫辭去駐德大使,改成駐蘇大使。
對外交無比敏感的他一聽到德國人的試探,立即想到了華夏的問題。
華夏和德國的隱形聯盟全世界都知道。正是因為顧慮華夏的態度,德國人才拋棄了日本。此時德國人的試探肯定繞不開華夏。這份來自德國人的善意,被日本人猜測成了華夏的默許。
其實,日本人誤會了。
德國人此次並沒有和華夏聯絡,而是直接試探日本人。
美國人的壓力也讓老希怵頭,拉攏任何一個與美國為敵的盟友,讓他刻意忽略了日本和華夏的關係。
華夏不會與美國翻臉,而日本人會。蘇德之戰在德國人心目中已成定局,華夏的作用減少,而快速崛起的華夏也需要一些未雨綢繆的制約,所以德國人試探性的找上了日本人。
歷史的慣性再次顯現。
*
第695章 日本人行動了
“這就是歷史?”孟享掃過那份攤在辦公桌上的電文”神情有些恍惚。
目光再次聚焦時’停留在其中的幾個字上:日攻擊艦隊已經出發”z計劃啟動”目標珍珠港!
“還真讓人有些不敢相信。”範種在旁邊興奮道。
“日本人貪得無厭”盲目自大”德國人急功近利”美國人又存心不良。這就是歷史的必然啊!”還有些發證的孟享從那個九月份的標註上收回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