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鐵礦之一,埋藏淺、易於開採,加上灤縣就近的開灤煤礦,又靠近灤河,更加適宜建立鋼鐵廠。
唐山地區,源於30多年後的那場大地震,孟享是不打算在那裡建造了鋼鐵廠之類的重工業。即使是灤縣當時也有7。1級的地震,孟享只好向遷安附近挪,他記得附近的青龍縣在那一次創造了一個奇蹟,雖然這其中主要是人為的因素,但當地震級不是很強烈也是原因之一。
孟享記憶中還有個宣鋼,但那是鬼子佔領後才在宣化建造的。考慮到附近的龍煙鐵礦的產量,等到走上正軌,也可以建立一個鋼鐵廠,來消化吸收龍煙鐵礦的鐵礦石。
在孟享的記憶中,邯鄲那裡還有個邯鋼,利用附近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鐵礦資源建起來的。又靠近平漢鐵路,如此也可以考慮建立一處鋼鐵廠。
只是建造鋼鐵廠,耗資巨大,現在首先確保萊蕪和石景山的鋼鐵生產,培養更多的人才。
周白說的這些,正是先鋒軍未來的一個三年計劃中的一部分。
經過仔細的編纂,特區的三年計劃修改擴大成了第七戰區的三年計劃。
這個三年計劃是一個調整期,未來的戰區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十年計劃。無論未來如何的變化,十年的長期規劃就是為了建立起華夏的工業基礎。周白所說的這些鋼鐵企業就是十年規劃中的一部分,未來先鋒軍的地盤不止這些,十年規劃中的鋼鐵企業也不止這些。
“繼續全面執行十年義務教育。並幫助那些學子重新回到北平等地來。”周白說道。
在之前,面對著抗戰烽火的燃起,華夏的大學出現了兩朵奇葩。一個是西南聯合大學,一個是特區的稷下學宮。兩個地方集中了此時華夏大學的精粹。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從中走出了一批批的大師級人物。
此時,當北平攻克後,西南聯合大學的很多師生面臨著兩個選擇,繼續留下來,還是回到北平去。
“我們要回到北平,我們的學校已經恢復了,那裡有我們的校園,有我們的課桌,還有我們的圖書館。北平收復了,我們可以回去了!”李凡平大聲對著下邊的學生喊道。此時的西南聯合大學還依舊租住著蒙自的海關、昆明的昆華農業學校、迤西會館為校舍。雖然7月份剛從昆明城的西北角購買了124畝荒地,但校舍還沒建起來。正在建造的,除了食堂和圖書館外,也都是土牆茅草頂或者鐵皮頂,極為簡陋。
居住的簡陋不要緊,但實驗室、圖書館同樣因為條件缺乏簡陋,對於稷下學宮內同學的來信,他們也是極為羨慕。但限於各種理由,一直沒有過去。此時聞聽北平收復,他們自然盼望著回到原來的學校。
“北平附近還有日本人的軍隊,關東軍還在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南下,到時候,難道我們再逃亡一次?”有人反駁道。
“逃亡?不,那裡有先鋒軍一直在作戰。難道你沒有聽過電臺的廣播,他們的戰績讓日本人膽寒。日本人來了,我們的身邊還有他們。就像以前先鋒軍說的那樣,此時的北平也處在抗戰的第一線。我們也要到抗戰第一線去,就像稷下學宮的那幾個同學一樣,即使在戰火硝煙中,照樣能夠學習讀書。”李凡平高舉起手臂大聲疾呼道。
若不是他的家人也來到了昆明,生病的母親需要人來照顧,使得他脫不開身,他早就去先鋒軍的特區了。他的同學裡邊,有的直接加入了先鋒軍,去前線殺敵;有的在特區內當了支教老師,培養教育著新的一代;有的進入了稷下學宮,在眾多大師的指點下,繼續刻苦鑽研。
雖然他從長沙來到昆明,依舊沒有一日輟耕,但他總覺的少了點什麼。
“什麼呢?”他問過自己很多遍,今天他突然想明白了
第345章 北平初步改造
“我知道什麼了!國難當頭點時,要赴身投奔到這個時代熔爐最具有熱力的地方去。
這既是抗戰第一線的魅力了,即使在那裡只是讀書,也是那一條防線的一份子,不曾退縮,不曾彷徨,不曾旁觀。隨時用自己的血肉鑄造新的長城。我要回北平,我要到抗戰第一線去。”,李凡平心中激盪不止,當天就說服家人回北平。
但當他們急匆匆回到北平的時候,卻發現北平已經大變了模樣。
到處可見拆除和建設的痕跡。
“這裡不能拆,這個地方的建築是獨特的明中期建築。根據規劃圖,這裡的可以保留,道路可以從旁邊透過,也不需要改喜”粱思成正拿著他們建築系和歷史系眾多大牛集體繪製的規劃圖,指著一處破舊的兩層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