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頭上蒙著個黑色口袋,正是曾與頭戴竹簍的怪客動手,後來又夜臨伏虎禪林,被果慧尊為上客的怪人。他輕車熟路地走進古剎,直撲高塔,毫不遲疑推門而入,抬頭看了看牆上的炭字,笑了笑,似極得意。
怪人並不飛縱,卻是循梯上升,直到第五層通達六層的樓梯口上,才停步仰望,又是一聲輕笑。笑罷他才拾階登上,並自語說:“我冒險尋得開啟秘道的方法,送……”說著他突然看到歐陽子規所留在石牆上面的字跡,那是——
“宇諭司徒,事弄成拙,速去谷中見我!”
十四個大字,怪人看罷一聲驚呼,震毀字跡之後,立即飛縱下塔,疾如流矢般,向著通向不歸谷的秘徑,電掣馳去!
看來這位蒙著口袋的怪人,可能是那昔日名震武林,人稱“劍聖”的司徒雷了?是他嗎?
他為什麼蒙著面目?假定他是司徒雷,那麼留字而去,自稱乃長壽老人的歐陽子規的禿胖老者又是誰呢?和司徒雷有什麼淵源?
敬請讀者暫勿心急,敢請莫先推測猜疑,內情詭譎至極,複雜萬端,後文自有合情合理出乎想象的交待。如今且說遠自伏虎禪林,撲奔古寺而來的群俠。
他們人多,走的也晚,再加上有天蓉姑娘隨行,是故只能白天疾行,夜間卻必須休息,因此延遲了時日。
當群俠到達古剎的時候,那沈珏娘師徒,歐陽易和假夢生、歐陽子規及蒙面的怪客等,早已進入不歸谷多日。群俠之相事前來古剎,半因會晤女俠沈珏娘,解說真假夢生之謎和被怪客攜去之事,另外一半,自然是赴約與歐陽易清了恩怨,和探索不歸谷的路徑,及不歸谷中的奧秘,與關懷可能被困谷中已二十多年的梅三豐生死。
可惜他們來晚一步,所有要找的人俱已他往。但是卻也有令群俠想象不到的人,已由谷中出來,並且也已來到古剎,只因另有原由,隱身暗中暫未露面。
群俠登上高塔之時,雖曾疑心過每層石牆上面的炭字,但卻怎樣也想不到,古剎短時日內不會再有人來。
果慧禪師另有心事,古剎石牆留字,只他一人知曉始末原由,井已斷定沈珏娘師徒,此時已在不歸谷內,但卻苦在無法對群俠說明。只好陪著一干群俠,在古塔之上虛耗時日。
他們絕對夢想不到,四周皆有強敵環伺,若非那幾名罕絕陰毒手段辣極的老魔頭,錯認群俠已知不歸谷的路徑,必須暗中潛隨跟蹤,始能到達不歸谷口的話,怕早就下手對付群俠了。不過這幾個久隱窮山惡水的陰狠老賊,雖然自負功技蓋世,行蹤極秘,卻也夢想不到,另有奇人在背後監視。
這真應了那句“螳螂撲蟬,飛雀在後”的俗話,眼看一場驚天動地的爭搏,即將在這古慶寺中開展。群俠虛等了兩日夜,第三天的深夜,塔中共商之下,方始推斷沈珏娘師徒可能巧得機緣,已去不歸谷中,但不歸谷的路徑,群俠卻無一人知道,等既不能,行卻無方,這可難為了一干群俠。
詎料群俠在塔中正為行止兩難而苦無良策以對之時,塔外突然傳來四聲陰森的冷笑,隨即有人說道:
“老夫有個解決爾等進退兩難的好辦法。”
群俠聞聲大驚!不由一齊喝問說話之人是誰,並紛紛飛身縱出塔外。塔外迎門三丈距離。
一排站著四個面目猙獰的老者,及哮天耳目最雜,江湖中人可說無不識者,卻也認不得這四個怪叟,怪叟中排在最左邊的那個,冷笑一聲說道:
“老夫等四人,八十年前同出江湖,六十年前又一齊隱退,爾等不配知道我們的名姓,適才聽到爾輩進退兩難的話語,想到一個極為妥善的辦法,老夫擔保若照我這辦法行事,既可免掉進不得之急,也再無虛耗時日之苦……”
果慧禪師剛要接話發問,這人擺手相攔繼之說道:
“事情好辦得很,只要老夫舉手之勞,將爾等送往‘那’世,則可再無進退兩難之苦,而免虛耗時日……”
天蓉姑娘秀眉一蹙,不容對方話罷,介面說道:
“你這是‘人說鬼話’還是‘鬼學人語’?”
姑娘本是氣惱之下的話語,哪知竟然無心中指出了這四個怪物的名號,因此他等面色一變,驚詫地看著姑娘。
隨即又彼此互望了一眼,說話的怪老頭才又接著道:
“小姑娘,你說對了我們四個人的名號,並巧與昔日我等所立誓言相合,因此只有你能夠活命!其餘……”他說到這裡,竟自動地截斷語句,霎霎眼,詫疑地看著天蓉姑娘和群俠,因為就在他說到“只有你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