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遠及不上王氏,招待“自家人”還是綽綽有餘的,張氏在一邊搭把手就成了。
至於孫輩中,嫁出去的兩姑奶奶肯定會回來,小王氏的孩子已經四個多月,也會帶著孩子與王氏一起,而孫宜嘉,其一她不想回定國公府,其二,她快生了,萬一提前些,隨時都可能發作,別說她自己,駱家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允許她出門。
靖婉的院子倒是挺熱鬧,不僅僅嫁出去的兩個堂姐來了她這裡,還有一起到外族家的姑娘們也一起來了她這裡。
大堂姐的性情跟她娘王氏其實有幾分想象,都是那種很會審時度勢的人,對於駱家的眾人該拿出什麼態度,她都很清楚,比如說靖婉這裡,知道需親近,不過因為比靖婉大好幾歲,之前又有幾年未曾見面,如此,突然間太過於親密肯定不行,只能循序漸進,比如說,靖婉送的那些尚好的胭脂水粉,還有胭脂閣那購買份額,都應該向她表示感謝,如此,一步一步的拉近關係。
靖婉知道里面的道道,不過大堂姐本身沒什麼壞心思,做法也能接受,倒是不反感。
說說笑笑的,不知道怎麼就拐到了昨天入宮的事情。
“婉妹妹,居然皇后娘娘有意讓工部尚書的嫡次女做康親王繼王妃,是不是真的?”袁巧巧好奇的問道。
“聽誰說的?我不知道啊。”靖婉詫異道。
“我娘啊,我昨兒不是沒跟著進宮嗎,我娘說皇后娘娘後來將那姑娘留下了。”
“這個我卻不知道了,後來我去間貴妃娘娘了。”
“唉,要真是這樣,那姑娘配給康親王可惜了,不都說康親王雖然是命救回來了了,這身子骨卻是敗了,誰知道日後會怎麼樣,那姑娘可沒比你大多少。”
“別道聽途說,康親王是皇子,自有上天保佑,說不得什麼時候就好全了。”孫宜嘉笑道,用籤子叉了一塊水果,特意加熱過的,秋日裡儲存下來的,不容易。
袁巧巧對孫宜嘉做了個鬼臉,然後表示自己不說了。
其他人都跟著笑了起來。
不顧,靖婉到覺得皇后娘娘瞧中工部尚書家的姑娘倒是極有可能,工部尚書相比較其他五部尚書,年齡上佔據著極大的優勢,其他人無不是五六十,唯獨他,四十不到,堪稱年輕有為,雖然比不上吏部戶部有權有勢,可他的未來不可限量啊。說實話,單從老子論,那姑娘比靖婉還尊貴不,別說是繼王妃,便是元配王妃都可以。
就靖婉從祖父那裡得知的情況,這工部尚書似乎不屬於中立的人,然而,他到底效忠的誰,卻又有待商榷。
至於康親王的身體,不管好不好,過年期間,暫時不知道,等到十五之後,看朝堂動靜,大概就能明瞭。
第232章:帶你吃元宵
隔了兩天,據說睿親王生病了,而且似乎是從年初一晚上開始的。
聖上已經封筆,但在過年期間,諸位已經封王開府的皇子,卻基本上會日日進宮,便是已經出嫁的公主,進宮的次數也比較勤,讓難得清閒的樂成帝享受一番天倫之樂。
樂成帝最近雖然看李鴻銘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但怎麼說也是一直都看重的兒子,過年期間自然也不說那些讓人惱火的事兒,睿親王其實也稍微的鬆了口氣,只是莫名的病倒了,這對李鴻銘而言,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
柳王妃帶著孩子入宮,眉宇間明顯的有些疲色,卻還在強顏歡笑。
樂成帝皺眉問起,柳王妃看似顯得很輕鬆,輕描淡寫,“累父皇擔憂了,王爺並無大事,只是有點風寒,王爺也想進宮侍奉父皇,又擔心會過了病氣與父皇、諸位娘娘以及其他的親人們,那就真真是不孝不悌了。”
蘇貴妃適時的多問了幾句,“本宮瞧著銘兒年前都還好好的,你一向也是個賢惠的,不至於照顧不好他,何以輕易就染了風寒?”眉宇間也染上了一絲絲擔憂。
柳王妃不經意的蹙了蹙眉,“是兒媳的錯,只是,王爺已經很久沒入後院了,每日回去基本都在前書房,兒媳最多隻能派人去詢問一聲,王爺有時候很晚才會歇著。”
說得再簡單一點,心力交瘁才是生病的主因。
蘇貴妃快速的摁了摁眼角,開口卻是斥責,“這卻是怨不得你,只是那混賬東西明知道正是過年喜慶的時候,不好好歇著找晦氣,皇上都封筆了,他能有什麼事兒要忙的?如此不孝,枉為人子,合該好好收拾收拾了。”
“愛妃這話嚴重了,他正病著,你這個當母妃不心疼就算了,怎麼還說他的不對?回頭多叫兩個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