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9部分

航線的問題上,尼克松還有點猶豫不決。

主要就是,現在的航線,能讓還在第四艦隊進行拯救工作的四艘驅逐艦快速返回,如果讓航線向南偏移,這四艘驅逐艦就無法及時迴歸。在此之前,尼克松已經知道,中國海軍在迪戈加西亞東面設定了兩道潛艇警戒線,至少部署了十幾艘潛艇,而這些潛艇很有可能正在全速趕來。如此一來,第三艦隊向南轉移,實際上就是在向那些正在向西全速航行的中國潛艇靠近。

可以說,第三艦隊只有一條路可走:儘快趕往迪戈加西亞。

尼克松的判斷沒有錯,兩條警戒線上的十多艘潛艇確實正在全速趕來,而且航速都在三十五節左右,比第三艦隊的最高航速還快了兩節。只是這些潛艇遠在一千多公里之外,根本追不上第三艦隊。

這個時候,牧浩洋並不知道,“掉隊”的“刺魟”號伏擊了第四艦隊,而且正在向南逼近第三艦隊。

如果知道的話,牧浩洋肯定會立即採取行動。

別的不說,他把手裡的幾十架戰鬥機集中起來使用,在第三艦隊應付潛艇的時候發起突然襲擊,肯定能收到意外戰果。

戰後,“刺魟”號的艦長在做戰鬥陳訴的時候提到,當時只有他一艘潛艇,為了避免暴露行蹤,更為了避免暴露虛實,所以在伏擊了第四艦隊之後,他沒有按照作戰守則及時發出戰報,而是決定南下偷襲第三艦隊。在審慎審議之後,牧浩洋不但沒有懲罰這位艇長,還授予他最高榮譽獎章,以表彰他在這場戰鬥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並且把擊沉“美國”號的功勞記在了他的賬上。

當時,牧浩洋主要考慮的就是,有沒有必要集中岸基航空兵,再次發動攻擊。

十二點左右,牧浩洋拿到了較為準確的戰報,確定第三艦隊的航空兵損失慘重,基本上喪失了攻擊能力。大文學

問題是,牧浩洋這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特遣艦隊的打擊能力已經非常有限了,而且二十多架戰鬥機飛往印度南部空軍基地,沒有返回艦隊,而留在艦隊的戰鬥機只有五十多架,還有二十多架執行偵察任務的戰鬥機也飛往了印度。

顯然,這點戰鬥機根本沒有多少意義。

海軍航空兵方面,周渝生在十一點半發來的電報表明,最快要到下午六點,才能組織起足夠多的反潛巡邏機。

至於空軍,更加沒有什麼好指望的了。

當時,空軍部署在南亞的戰略轟炸機不到四十架,而且全部按照牧浩洋的命令,對迪戈加西亞進行壓制性轟炸。如果從國內抽調轟炸機,最快也要到夜間八點左右,才能做好攻擊準備。

當時,稍微有希望的是空軍的戰術航空兵。

問題是,第三艦隊在岸基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外,而空軍與海軍部署在南亞地區的加油機已經全部出動支援艦載航空兵作戰,此時正在返回基地,最快也要到下午五點之後才能起飛。如此一來,空軍戰術航空兵的打擊行動只能安排在六點之後,才能確保在返航的時候與加油機會合。

綜合這些因素,下一輪打擊怎麼也要等到六點之後了。

當然,牧浩洋並沒有放棄的想法。

事實上,在二十六日夜間,牧浩洋就沒有想過要放跑第三艦隊,而且在那個時候就對接下來的戰鬥有了較為清晰的思路,並且做出了第一輪部署:讓八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四艘反潛戰艦再次組成炮擊編隊,南下截擊第三艦隊。

也正是如此,特遣艦隊才在二十六日夜間向北撤離了三百公里。

要知道,沒有防空戰艦掩護,航母非常容易遭到攻擊。如果第三艦隊的指揮官是個狂熱的“攻勢制勝論者”,一次規模不大的空中打擊就有可能重創特遣艦隊,讓牧浩洋的所有努力都失去意義。

所幸的是,美軍艦載戰鬥機的打擊半徑受到了嚴格限制。

原因很簡單,在這片戰場上,美軍艦載戰鬥機不可能獲得加油機支援,也就無法透過加油機延長打擊半徑。

除非美軍飛行員都是亡命之徒,不然只要保持好距離,牧浩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二十七日下午一點半,牧浩洋又派了一架艦載運輸機飛往印度,讓空軍與海軍在下午六點發起聯合攻擊。

只要這輪空中打擊奏效,戰鬥就將結束。

當然,特遣艦隊也不是無事可做。

海軍岸基航空兵在組織攻擊的時候,肯定得把反潛巡邏機招回去,因此得由特遣艦隊為攻擊部隊提供戰術資訊。

也就是說,牧浩洋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