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戰死了,威脅性自然也就大大的減少。
而此時大唐的新一代已經成長了起來,丁口數怕是翻了一番都不止,原本的土地已經無法滿足這麼多人的需求了。
有的人自然就去到了相對要繁華一些的南方,隨著南北交流的越發增多,北方人也不會像以前一樣視南方為畏途了。
都知道那邊的糧食,一年可以收穫好幾季,產量非常豐厚,再加上商貿也變得發達了,有了官方的政策鼓勵後,總有一些人會或主動或被動的移居過去,最終在那邊生根發芽的。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那片白山黑水之間。
在勤勞能幹的中原漢民來到後,靠著強大的同化能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那些契丹和人,不是融入了漢民之中,就是遷移到了別處,很難再成氣候了。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兵強馬壯,幅員遼闊的大唐,在徹底的消化掉了西南的吐蕃高原,和東北的黑土地,以及倭國之後,終於又騰出了手來,將目標對準了依然在內訌的不亦樂乎的西突厥。
第四百六十一章 活神仙(大結局)
這一次掛帥的就變成了程咬金和薛萬徹兩員猛將,平滅了高句麗和倭國的李績,已經不太適合再添這等滅國之功了。
不過這一次蘇定方,薛仁貴和林森三人,也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好手了。
那兩人乾脆變成了行軍副總管,而林森依然是先鋒大將。
主要是那兩位也是被作為帥才培養的,林森一直都只適合做一個單純的猛將而已。契何力這位猛男,也是和林森一樣的角色。
在這麼一票當世猛將的帶領下,裝備變得更加強大的大唐軍隊,一路上以少勝多,幾乎是以摧枯拉朽的姿態,在掃蕩西突厥。
當然其中也多虧了有許多原本屬於突厥和契丹等民族的騎兵的幫忙打仗,這些人如今都以唐人的身份為傲,拼殺起來這叫一個玩命。
而有林森和他手下這等真正的狠人在,也不怕這些人驕傲了,論起勇猛和兇狠,一直被大唐周邊和境內的所有胡人公認為“魔神”的林森,才是一時之選。
即便是如今已經名聲鵲起的薛仁貴,比之林森也要差上一些呢。
平滅西突厥後,大唐周邊短時間來看可以說是暫無敵手了。
而此時大唐境內的發展,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各種高產作物的支援,又有著南方和東北兩大糧食產區的人口大遷移和大開發,大唐的人口數量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增長速度,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穩步提高中。
尤其是消化了這幾次大戰的成果以後,在李承乾的主持下,大唐這邊逐漸建立起了穩定的金銀銅幣三級貨幣制度,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更多的還是要靠著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進行貿易了。
有了這麼一番文治武功的李承乾,在打下西突厥以後,就在一眾大臣們五次三番的請命之下,去往泰山封禪,也算是肯定了他的一番功績。
林森當然也在同行之列。有前面幾次功勳的積累,加上有幾位老將因為年邁或是請辭或是去世,林森總算是坐上了十六衛大將軍之一的位置,算是做到了武將的巔峰了。
武散官方面差不多也到頂了,除了那種用來給人做死後哀榮的。
而爵位方面,林森如今也正兒八經的是個國公了。
能以他這個歲數做到這個地步的,以前那都得是程咬金這類的開國將領才成。
在大唐立國以後,以白衣之身,這麼快就升到這等高位的,他絕對是獨一份無疑了。
而就在封禪大典完成後不久,李承乾又做了一件相當轟動的大事,他直接宣佈禪位給太子李象,自個去做個相對輕鬆的太上皇。
而在輔政大臣的名單中,赫然還有馬周和林森的身影。
馬周在林森的照料下,眼瞅著就活過古稀了,比歷史上可是多活了二十多年呢。
有這份類似太傅的榮耀,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的極大肯定。
倒是林森有這個榮耀,確實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最後不說李承乾力排眾議吧,支援的人反正也不到半數。
在立太子和教育太子的事情上,林森向來是一點都沒插手的,他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啊。
不過李象的皇后,正是林森的女兒小珏兒,作為國丈的林森有此殊榮,其他的大臣也不好多說什麼。
其實真正的原因嗎,李承乾和李象都知道,林森自個當然也明白,無非還是他那“穿越者”的身份嗎。
況且林森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