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又不大象,那二位是跟隨孫堅起家的老臣,怎麼著也得四十往上了,可眼前這小子瞧上去最多三十出頭啊。
曹操即命一名親衛搖著旗幟,打馬上前,遠遠地高喊:“來將何人,可通姓名!”
雙方距離隔著挺老遠,那名吳將說了些什麼,曹操身在營內,壓根兒就聽不清,直等親衛回來稟報:“彼雲乃下蔡周幼平是也。”
啊呦,周泰,怪不得如此勇猛!
陳元龍在廣陵,密偵吳會形勢,時不時地有奏報呈遞給曹操,所以周泰之名曹操是聽說過的。這位比之程普、黃蓋,年紀要輕、資格也嫩,是在孫策渡江前後才加入了孫家陣營,後來被孫權給討要了去。那時候孫權還沒有成年,暫駐宣城,結果被數千山賊包圍,全靠了周泰的奮戰才將山賊殺退。據說那場仗周幼平被創十二處,血流及模В�畹愣�橢苯庸伊恕���撓旅�簿痛舜螄歟�炊�饉藿�轡薏瘓磁濉�
曹操一聽是周泰,趕緊下令:“務必生致!”本來是想殺了敵將為夏侯廉報仇的,可既然是周幼平,還是以生擒活捉更為有利——那傢伙是孫權的恩人啊,若能擒獲,必可對孫權造成極大的壓力。
遠遠的,就瞧見樂文謙和曹文烈雙馬並行,直接就奔周泰去了。這倆打一個,曹操心說那還有逮不回來的道理嗎?只怕一個錯手,把他殺了,未免可惜……(未完待續。。)
ps: 發出去以後才發現章回名又錯了,而且貌似不能改了……這應該是第二十九章,前面兩個二十六,第二個當然應該是二十七章……在此向讀者朋友們致歉了!
第三十章、南風驟起
樂進和曹休最終還是未能擒下亦未能殺死周泰,被他順利逃回了羊馬牆內。周泰雖勇,卻並非魯莽匹夫,一瞧曹軍早有準備,竟然兩路來攻,趕緊收攏步卒,身自斷後,緩緩而撤了。樂進、曹休一直追近城壕,卻被羊馬牆後亂箭射出,只得喟然而嘆,無功而返。
終究當日周泰於陣前搏命,那是為了掩護孫權逃走,如今無此需要,他要還酣戰不退,被創十二,那絕非忠勇,反倒是無謀甚至有病了。
且說曹軍收隊回營,謀士們商議著,既然周瑜派了周泰出來打反擊,那說明主力仍在城中,並未調去江夏啦,難道馬良獻來的降書確實為真?曹操手捻鬍鬚,搖頭而笑:“非也,吾礟威脅甚大,而敵不能奮勇破之,遇戰即走,足證周瑜已將主力東向,此止惑我耳。”
眾人大眼瞪小眼,心說您原本不是這麼說的啊,口徑怎麼轉得那麼快?楊修、王粲等人不禁都將目光投向那幾位一流的謀士——荀攸、賈詡和程昱——心說你們倒出來說句話啊,要麼反駁丞相所言,要麼站在丞相的立場上多解釋幾句,也好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實哪有什麼道理,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缺乏足夠細緻和準確的情報的前提下,對敵軍動向的判斷,往往就靠著主將的經驗,甚至是直覺和靈感。荀攸等人心中仍然存有疑慮,但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推翻或者附和曹操所言。那就只好暫且閉口不言了。楊修那些小年輕可以隨便發表意見。中則有功。即便說岔了,那也是閱歷不足之故,曹操必不會因言而罪人;荀攸之輩就不同了,獻言若錯,往小裡說是大挫自家威望,反為小輩所笑,往大里說,可能直接影響到曹操的決策。破壞了有利的局面,所以——正如是宏輔昔日所言:“百言百當,不如一默。”
現在正是該默的時候。
曹操左右瞧瞧,聽不見任何反對的聲音,不禁一攤雙手,說咱們暫且就先如此認定好了,周瑜遣馬良詐降,欲圖誘我往攻江夏,並在彼處設下了圈套。若真如此,吾等又該如何應對呢?他設了圈套。我就不敢去,難道繼續頓兵江陵堅城之下。一籌莫展不成?
就算周瑜真的抽調了兩萬多兵去增援江夏,只要他守禦得法,咱們也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江陵城防的,周瑜見咱們不上鉤,再把兵調回來也完全來得及。說不定他所謂的圈套,正是要逼我強攻江陵,妄圖搶在他趕回來之前破城呢——倘若如此,則折損必大,吾不為也。
黃射說我願意再寫信去江夏,勸說父親歸降——他昔日不肯降,是因為感念劉表的舊恩,如今劉表都被周瑜給軟禁起來了,若要相救,只有降曹抗孫一條道路可走。倘若父親肯降,這局自然便破。
夏侯惇建議繼續推出礟車來攻打江陵城,迫使周瑜回援,待其返回後,咱們再前去攻打西陵不遲啊。
曹操一時也無良策,只好一方面派黃射寫信給黃祖,另方面安排夏侯惇翌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