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緊閉牙關,一點風聲都沒有走漏。
誰也不知道,將要等待他們的究竟會是什麼。
005 洞察號
“還有30秒,相位跳躍完成,準備抵達目標行星德爾塔。”
“相位跳躍結束還剩,10秒,9秒……”
“相位跳躍完成,洞察號成功抵達目標行星德爾塔重力井範圍內。”
相對於地球人類而言,太陽到地球距離將近1。5億公里,即便是光要走完這段距離也要花8分多鐘,可是對於洞察號飛船來說,他們的相位跳躍能夠航行的速度,比光速還要快。實際上,準備相位跳躍引擎所花的時間,要比旅途的時間更長一些。
相位跳躍是銥星聯合帝國在星際航行這棵科技樹上較早點出來的一種航行手段,其技術原理也不算複雜。這是一種量子力學宏觀化的使用,簡單解釋可以用量子隧穿效應進行類比。微觀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有一定機率穿越位勢壁壘,其運動可以用波函式體現。利用量子相干理論和相關裝置,將微觀粒子的量子態共享給整艘飛船,並不干涉所有物質本來屬性,也就是一種復態相干。兩顆天體之間存在重力井以及重力場的引力勢差,天體引力勢能比附近的勢能都高的空間區域,存在天體勢壘。當飛船啟動相位跳躍之後,在機率調整之後,實現宏觀性的隧穿效應,使得飛船穿越天體勢壘,直接抵達另一端,這個位置通常會是天體重力井的外圍區域。所以相位跳躍本質上並不是經典物理學中的物理運動,不過它也確實完成了一個物體在四維空間絕對位移上的超光速運動。
相位跳躍這項技術的優點和缺點都比較明顯。優點是,製造相位跳躍引擎所需的技術難度並不算很高,雖然越大越複雜的艦艇所配的跳躍引擎也更復雜,不過相比其他幾種超光速航行手段,相位跳躍引擎的製造難度和材料製備真的可以說是小兒科了。另外一個優點是,相位跳躍所花費的能量相對較少,這個優點的戰略意義就大了。這就意味著,這種引擎可以用相對能量密度更低的能源驅動,比如說核聚變反應堆。以上兩條優點其實可以總結為一個,省錢。
相位跳躍的缺點也很自然,由於跳躍受天體重力約束,所以飛船跳躍最好還是選取兩個作用力最大的天體,實際也就是最近的天體,這也使得實際飛船航行選取的航線時常都不是最佳航線。天體公轉速度各異,在恆星系統的座標系中所處位置實際也變換頻繁,這自然就導致航行變得不固定。而相對於其他星際航行手段,相位跳躍的速度也是慢得感人了。雖說,具體相位跳躍的速率是不同的,跟天體之間的重力梯度和相互作用力有關,但以從太陽航行到地球的航行來說,跳過水星和金星,來到地球,基本上平均速度算下來,就不比光速快了。
洞察號以相位跳躍來到地球重力井外圍,以地球時間計算,花了一小時四十分鐘。不過考慮到這是1。5億公里的航行,這用時大概還比上下班高峰期從帝都五環到二環更快一點。
這種航行手段因為其特性,並不被帝國宇宙軍所喜歡,而被恆星系統內的行星間商業運輸所青睞。即便相位跳躍技術已經更新了好幾代,體積和能耗都大大縮小,聯合帝國戰艦上安這麼個東西,基本上為的就是省能源。特別是洞察號這種不是以戰鬥為主的艦種,更比較適合相位跳躍。
洞察號的艦長修平掃了一眼自己艦長座扶手右邊的全息螢幕,確認戰艦的光學隱身和電磁隱身效果都已經激發。作為一名服役宇宙軍超過十五年的艦長,修平並不算是優秀,他沒有顯赫的出身,也不怎麼會逢迎,實際個人能力也不算出色,但是總算是盡職盡責。偵察艦進行調查任務的第一前提就是隱藏自己,雖然對於很多文明來說,洞察號的隱藏可能一點用都沒有,但如果是那樣的文明,聯合帝國宇宙軍根本就不會派單獨的一艘偵察艦來執行任務,因為那就是自殺。
洞察號的任務並不複雜,派出一批無人偵察機,對這顆被他們臨時稱作德爾塔的宜居行星進行調查。這都是按照程式走,在大體掌握情況之前,偵察艦不會派遣調查人員降落到行星表面去的,那是再莽撞不過的行為。如果一個艦長這麼做了,即便之後沒有造成什麼損失,那麼他也會被處分甚至送上帝**事法庭。
帝國不能容忍不服從命令的軍人。
洞察號攜帶的無人偵察機的種類極多,能夠部署用於不同情況和用途。現在派出去的這種,型號喚作“蜻蜓”,顧名思義大小和外形都跟蜻蜓差不多,卻能夠穿越大氣層,並自如在空中飛行。它基本不具備什麼攻擊能力,但是飛得卻很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