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命運的作用的觀念是不相符的。關於歷史大事件依賴於傑出人物——“歷史的創造者”的意志的觀念,對愛因斯坦來說本質上是格格不入的。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創造者——類似的想法,如像關於自己和自己在科學上以及歷史上的作用的一般想法,在愛因斯坦的頭腦中從未產生過。
對此還應當補充一點,對所有熟悉核能方面工作史的人來說,致羅斯福的信是不能同“我撳丁按紐”的說法相提並論的。這件事並不是愛因斯坦在1945年以及後來的年代裡所感到的深刻悲劇的原因。
愛因斯坦屬於哪一種型別的思想家——屬於隱士還是歷史事件的積極參與者?有人把愛因斯坦與新時代的兩個哲學家作了對比。其中一個是斯賓諾莎,他從來不和掌權的人們交往,決不依靠他們,他給自己選擇了琢磨金剛石的職業,以便使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妨礙他孤獨的思考。第二個是萊布尼茨,國王們的顧問,無數政治和行政的方案的制訂者,他個人的書信遺產就有15000封。
愛因斯坦在愛好方面接近於斯賓諾莎。他不止一次地說過,工人、手藝人、燈塔看守人的職業乃是思想家理想的社會地位。並且,他長期拒絕干預周圍人們的生活,拒絕發表公開演說,拒絕積極地影響大學裡、城市中、國內和世界上……發生的事件。科學、純粹的科學才是他的使命、理想和職務。
然而,在自然科學家中任何一個人也不像愛因斯坦那樣,以如此大的精力如此有效地干預過世事。這不僅是在1939年,而差不多早在25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開始了;隨後,在榮譽突襲而來的年代,在旅行的時候,在同納粹主義的鬥爭中,——總之,在一生中,愛因斯坦在日益增長的程度上更多地研究世界上的事務。
誠然,任何人——愛因斯坦比所有的人更——不能認為,後來的種種事件取決於愛因斯坦的活動。愛因斯坦在呈交給羅斯福的信件上簽字並不是開啟潘朵拉盒子的鑰匙。但是,愛因斯坦的參與,儘管是最低限度的參預組織分裂鈾的實驗工作,以及他後來為反對把原子彈用於戰爭的非常積極的鬥爭,卻是時代的突出的表徵。不僅因為愛因斯坦發現了質能關係式,相對論在當時已成了某種遠離人們生活、興趣和希望的東西的象徵。同時,它又是最激動公眾興趣需要的物件。現在,直覺地確信愛因斯坦的觀念不僅在理論上重要,這一點開始得到證實。人類已接近這樣一個歷史關頭,因為科學成了人類最光明的希望和最陰森的憂慮的根源。現在,拒絕積極干預就等於背叛科學:科學的存在,科學的客觀性、合理性和正確性要求人們的希望得到證實,而憂慮得以消除。
原子彈悲劇只是最痛苦地反映了愛因斯坦很久以來就為之苦惱的事。他對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罪惡都具有一種個人的責任感,因而特別深刻地體驗到非理性地和破壞性地利用理性成就所造成的許多世紀的大悲劇。人類的理性在自然界中尋找和諧,並按其內在傾向把社會引向和諧,引向社會生活的合理組織。但在對抗性社會里,理性的果實可能被毒化,而且每一種科學思想、世界內在理性的每一種發現都可能成為非理性勢力的武器。愛因斯坦堅持認為自己並非相對論的創立者,一般地說,他的思想體系是排斥這種自我鑑定的。同人類集體科研成果的融合、對整個科學所負的責任感,使科學創作的漫長悲劇的新的一幕變得對愛因斯坦來說是如此的沉痛。然而,這一沉重感並沒有動搖愛因斯坦對人類能夠消除原子戰爭的危險並把科學成果用於創造的信心。原子能本身並不威脅人類,新的自然力的濫用才威脅人類。
1945年秋天,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向美國廣播公司評論員斯溫發表談話說:“原子能的釋放並沒有產生新的問題。它只不過使得一個現存的問題更加迫切地需要解決。人們可以說,它是在量上而不是在質上影響了我們。只要各個主權國傢俱有很大的權力,戰爭就不可避免。這並不意味著人們能夠知道戰爭會在什麼時候到來,而只是意味著戰爭一定會到來。這甚至在原子彈製成之前也是正確的。所改變的只是戰爭的破壞性。
“我不相信文明會因在戰爭中使用了原子彈而毀滅掉。也許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人會死亡。但還會留下足夠有思想的人和足夠的書籍能使我們從頭開始重建文明。
……
“至於什麼時候原子能可用於和平的、建設性的目的,還不可能作出任何估計。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只是如何利用相當大量的鈾。小量鈾的應用,比如說用於開動汽車或者飛機,目前還遠不可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