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都監1名(管理水軍)。巡檢25名,指使37人,文官若干。”

“我問的是你手下的兵?”

“不算水軍,1136人。算上水軍,總共1511人。”

“那你部下文武官員有多少?”

“實授武官96人,都是供奉官、借職官。文官嘛——這是你地事,我只知道有61人,是供奉官。能幹活地一個也無。對了,你派來地那位倭人源業平,我已把他改名為袁業平報上去。給了個掌書記地從九品官,替我處理文書。”

趙興氣絕:“七個指揮呀,每個指揮滿編500人,外加一個水軍都監——你的兵力滿編至少該是三千五百人。但你卻只有一千五百餘人。你吃了一多半的空餉,卻養了……96加61,你養了157名官。天哪!每十個人養活一名官……你你你,太黑了!”

怪不得人都說宋朝冗兵冗員多,財政不堪負擔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原來真是那麼一回事

張用臉不紅心不跳地回答:“我的額存、兵闕是大了點,但這跟我沒關係,我才上任的。你知道麼,原先登州團練遣一個指揮差撥出戍。就糧密州,是你家大蘇學士上表,認為登州面臨遼國,需禁絕登州團練異地就糧——那個來密州的指揮有多少人?一百人而已。

再往遠說,陝西路廂兵共850指揮。實兵也只有為20563人。那裡可是前線。比比他們,我這裡已算額存少的……

你剛才說什麼?十個人養活一名官。你錯了!應該是十戶養活一名官。團練是帶家眷地,北方是人口大州,每戶有多寡,均數是每戶七口。從團練上說,該是每70人養活一名官,但從密州一地說,該是密州四縣一府、40萬人養活這些官。“

這個資料徹底雷倒趙興。

“額存”是指朝廷仍須支付每營五百人的錢糧,“兵闕”則養兵費落入“將校”的腰包。這種現象嚴重削弱軍隊戰鬥力。但儘管土大夫們對此人言藉藉,宋廷最終沒肯下痛革地決心。這是因為四周強敵環視,宋廷不願軍隊動盪。

大宋有多少官吏?趙興恰好從戶部那裡得到一些資料:6。8萬官吏需要1億人口供養。

這資料太雷人了,據說它比唐代官員數量多了6倍,所以被人稱之為“冗兵冗員”的時代,百姓負擔沉重、民不聊生……但這個資料只是現代的五百分之一——現代每26人養活一名官人,13億納稅人養活五千萬……

那個時代被叫做“大國”、“盛世”,所以,五百分之一“盛世”已經不能用“邪惡”來稱呼,只能稱之為“萬惡”。

可趙興愛這個“萬惡”!

他深吸一口氣,又問:“七個指揮,都分屬何方?”

“先說水軍:水軍兩個指揮;都作院工匠一指揮,水夫一個指揮,都監一人,巡檢11人。共計375人。陸上的:牢城軍一指揮,編額三百人;馬弓手一指揮,編額三百人;步弓手一指揮,編額五百人;教閱鄉勇一個指揮,剩下還有不校閱鄉勇一個指揮……我還有勇敢空額整100人,你要,全給你!”

“教閱”鄉勇是指可用於實戰,平常需要檢查訓練結果地實戰兵,也就是現代所稱地精兵、親兵等。“不校閱”鄉勇則純屬廢物點心,平常只擔任些修城牆,協助捕盜,維持治安等等作用。

“勇敢”這個詞首次出現就是在宋朝,它是“勇敢效用”的簡稱。相當於現代的志願兵(士官),或者特種兵。當作官名時,“勇敢效用”也簡稱“勇效”,“敢效”。

“勇敢效用”是“效用”中少數有俸祿並配發兵器的特殊效用,他們“不刺字,不置營,每季首赴經略司閱試;及本軍注籍,遇有邊事,追緝,給口食,借官馬,給草料”。

勇敢“的料錢額(薪水)相當於上禁軍和中禁軍的軍士,戰時則承擔斥候、伏擊、偵察、探陣等特種兵的工作。

“效用……很好”。趙興不客氣了:“如此,你把我帶的這五艘船登入密州團練,便算是效用船,由效用駕駛,船上人給予大將待遇——大將不是需要自備兵器嗎?這幾艘戰船就是他們的兵器。可以不給他們發料錢,但只注籍,不校閱……我說,效用名額沒限制吧。我需要很多!”

說話間,碼頭到了。

範鍔領著人正在碼頭上,他看著趙興這艘龐大地船慢慢進港。由於船頭上插著張用地將旗。所以看見這艘船,駐泊都監的水軍不僅沒上前檢查,反而組織小船給來船騰開水道。此刻,一個高大的漢子站在船上。用一隻金色的小鏡筒。居高臨下觀察高麗亭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