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彼得大帝給他們打下的鋼鐵業基本盤之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和保羅一世,都先後投入重金,重建俄羅斯的鋼鐵基地。所以鐵料俄羅斯是不缺的。水泥,俄羅斯更不欠缺。
烏拉爾山中有的是火山灰和石灰岩。
這比什凱克要塞一應的所需,絕大部分都是俄羅斯賣給浩罕的。別說浩罕拿得出錢財,就是拿不出金子,俄羅斯也會給。
有了鋼筋水泥築起的防禦工事,那就等於有了一層堅固的外殼,在這個基礎上,槍炮火力的分佈及各兵種的協同行動,都能對防禦戰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大玉茲軍隊的進攻,在必須要有射程更遠的火炮的基礎上,還要將這個火炮變成重炮,這樣才能敲開守軍的烏龜殼。
一個永久性防禦工事,就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大玉茲也沒過分向比什凱克城靠近,他們只有小小一個新軍營的力量,打得過比什凱克的上萬浩罕軍隊,比什凱克要塞屯駐的兵馬要吞吃了他們可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
他們在渡過了梅爾克河之後,就向前挺進了兩裡,然後就地組織防禦,以等待後續兵力的抵到。在庫爾代,兩個團的大玉茲新軍和五千多名大玉茲的騎兵,已經出發,正向著梅爾克河急速趕來。
同時,大玉茲的一個工兵營正在梅爾克河上緊張的架設著浮橋。
渡河成功的大玉茲部隊只需要守好對岸岸畔,保證工兵部隊在河上架起幾座浮橋,他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上萬人的步騎軍隊渡過梅爾克河,連同大量的後勤輜重,一共用去了一整天的時間,而指揮這支部隊的人卻是一箇中國人。
潘昶早在半年前就從西海被調回了北疆,如今他化名哈木思,擔任大玉茲汗國實質上的軍隊總司令。
在他們這一萬多步騎的背後,還有一支兵力超過兩萬人的部隊,以騎兵為主,不僅僅是大玉茲民軍,還有小部分的中玉茲兵馬,帶兵之人也是一箇中國人董威。
陳漢這些個少壯派,陳鳴是無時無刻的不在鍛鍊他們。
“副座,比什凱克城的浩罕人已經全部動員了。昨天還試探著對我軍發起進攻。留下了幾十具的屍體……”大玉茲新軍中的一個營長對著董威報告道。在他報告的同時,梅爾克河上的五座浮橋正在源源不斷的向對岸通行著騎兵,一艘艘船隻也正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向對岸運送著大炮和彈藥。
兩個新軍團,五千多騎兵,一個新軍營,後續還有兩萬來步騎,比什凱克要塞前的哈薩克軍已經超過三萬兩千人了。
他們的對面,有著一萬人口的比什凱克城雖然全力動員了民兵參戰。加上本來的上萬浩罕步騎軍隊,部隊又處於守勢,局勢似乎也並不弱於大玉茲。
前線指揮部。
時間又過去了三天,潘昶、董威和一群中哈軍官們圍著桌上的大幅軍事地圖前,在遠方隆隆的炮聲中聽著作戰參謀的軍情彙報。
真正的進攻戰在昨天早晨,已經打響!!
那是浩罕守軍的一次偷襲結束後,潘昶下令炮兵開火,予以還擊。
大玉茲的副總參謀長努爾伊爾塔拉扎杜爾是大貴族出身,也是大玉茲第一批的留華軍校學員,用指揮棒指著地圖說著:“目前四號陣地的情況還算比較穩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傍晚時分,偵察兵有發現一支浩罕步騎兵已經抵到了其側後方的六號陣地。似乎有增援該地區的跡象。”
地圖以比什凱克要塞為中心,在比什凱克要塞的北方,一共插著七個小旗,這就是浩罕軍在要塞外圍佈置的七塊陣地。
每個陣地都不大,可都有堅固的攻勢和幾門射程較遠的大口徑火炮。如果不把這外圍的七個小陣地給拿下,大軍進攻比什凱克要塞,那就是主動找死。因為進攻路線完全處在這幾塊陣地炮火的交叉覆蓋中。
這期間4號陣地是戰鬥最激烈的地區,從昨天下午兩點開始,哈薩克聯軍就累計投入了四個新軍營的兵力對浩罕軍的防線發起衝擊,損失士兵超過了二百人。而據保守估計,浩罕軍在4號陣地上也投入了至少一個新軍營,並且還有相當數量的火炮支撐。
根據前線的戰報,過去的四個小時裡,聯軍先後發動了一次營一級的進攻,然後是隊一級的進攻多達七次,八次進攻中兩次摸到了浩罕軍的陣地,就是被浩罕軍用刺刀戰給逼退了。但浩罕軍也已經在凌晨四點時被迫撤離了第二道防線,他們怕哈薩克聯軍在天亮之前再發起一次進攻。那樣的話,他們可真不見得能守住那殘破的坑線。現在浩罕軍在4號陣地也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