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少一點,肯定是根本就一點不知道。
張鴻漸也不禁向寇雲微微笑了一下,說:“那我簡單介紹一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阿波羅登月計劃’。他們用了八年的時間,阿波羅1號至10號飛船進行了多次不載人、載人的近地軌道飛行試驗或登月預演,終於到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從那時起到1972年底,美國共發射了七艘飛船登月,其中包括中途返回的‘阿波羅13號’。前後共有十二名宇航員踏上月球。那時不知有多少人驚呼,人類就此走向宇宙。”
說到這裡,張鴻漸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那時候我還很年輕,聽見這個訊息,激動得不得了,就立志要搞航天,讓中國人也能上月球。可是,自1972年之後,美國宇航局全面收縮,登月計劃中斷,直到今天,美國人再也沒有上過月球。然而從去年開始,美國、歐洲、中國、日本、印度等紛紛啟動登月計劃,從各國公佈的登月時間表來看,幾乎是爭先恐後地要再次登上月球。這突然停止和突然復甦之間,究竟藏著怎樣的玄機,估計你們就不清楚了。”
聽他說到這裡,我心裡突突直跳。看來張鴻漸準備把一宗牽動各國登月計劃的隱密抖出來了。
“其實也算不得絕密。”張鴻漸看看我們的表情,笑著說:“注意留心這方面的新聞報道,也能猜出一二,還算是在臺面上的,只是大家心照不宣,沒有公開正式的宣佈罷了。1972年以後美國人不再搞登月,原因很簡單——入不敷出。以人類當時的航天水平,登一次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回報卻幾乎沒有,那麼多年撐下來,終於抗不住,得歇一歇了。這一次各國幾乎同一時間要再次登月,其實是同一個原因,那就是登月能產生利益,而且是巨大的利益!”
“利益?”我皺起眉問:“難道現在的航天科技已經發展到投入有產出的程度了嗎?怎麼在我印象裡這還是個砸錢的活呢,在月球上建立移民區或開發月球礦藏,這還遠得很吧。”
“你說對了一半。在月球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區域,這還是一項相當長遠的目標,但那麼多國家的登月計劃,卻的的確確是衝著月球上的資源去的。當然,把月球上的鐵啊鈦啊運回來,成本太高,就算是金礦也抵不上來回的運費。但是月球上有一種東西,其價值遠遠超過了黃金。”
“什麼?”我和寇雲同時問道。
“氦…3,聽說過嗎?”
我肯定自己看到過這個名詞,可也就是看見過而已。
“好像有點印象,不過您還是詳細說一說吧。”
“氦…3是熱核反應堆最合適的燃料,熱核反應堆和你們一般概念裡的核電站裡的反應堆是兩回事,熱核反應堆要做的是核聚變,而之前我們利用的是核裂變。核聚變又幹淨又安全,沒有放射性,而且地球上的核聚變原料是核裂變的一千萬倍。就在去年,歐盟、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合作,在法國卡達拉舍開始建造國際熱核反應堆,樂觀的估計是8到10年建成,也有可能會長達30年。”
“造什麼東西要這麼長時間?”寇雲感嘆。
“這項工程的確非常困難,因為目前能用的燃料是氚和氘,讓它們達到核聚變需要上億度的高溫,熱核反應堆需要能持續長時間承受這樣的高溫,所以難度極大,要攻克的技術難關比比皆是。但如果用氦…3和氘進行聚變,則聚變的點火溫度大大降低,以我們現今的技術水平,可以說利用起來是沒有難度的。可是地球上氦…3儲量極少,有的說是500公斤,有的說是幾十噸,這些氦…3散佈在各處,所以不管是500公斤還是幾十噸,都和沒有一樣,提煉的代價大到不可能承受。”
“原來是這樣,那月球上一定有大量的氦…3了。”我說著,卻忽然想到了黑旗集團的新能源。
“是的,其實不管是地球還是月球,氦…3都來自於太陽。氦…3最初是在太陽上由於熱核反應形成,然後借太陽風撒向四面八方,只是很少量能到達地球和別的行星。因為有大氣層和磁場所阻,它們很難落在岩層表層上。而月球沒有大氣層,所以太陽風所攜帶的微粒便能順順當當地落在月球表面。因為月球的土壤經常被小行星撞擊,一撞以後,土壤就翻來覆去,大約每四億年月球的土壤就要翻一次,所以月球的土層當中吸收了很多氦…3,且含量比較平均。月球有46億年的年齡了,氦…3儲存量非常豐富,因為沒有詳細探測過,只能說,氦…3在月球上的儲量約在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