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飄,拐個遊俠當保鏢》最快更新 [aishu55.cc]
鏢隊由清河到惠州走的是運河,河道平闊,往來船隻絡繹不絕。運河兩岸車水馬龍,不時路過廟宇、村鎮,時有祭神廟會,熱鬧得很。
偶有文人墨客乘船經過,上有絲竹歌舞之聲,曲調高雅。也有花船橫波,船女斜倚舟頭,身姿綽約,嗓音婉轉悠揚,大多是南戲。
義豐鏢行多是北人,要是偶然聽見北方的梆子戲,鄉音親切,就會興致勃勃地跟著打節拍哼上兩句。
客舟不比大船,艙裡拘束。文辭裹著侍畫怕她著涼準備的輕薄披風,在甲板上消遣時間。
方景不算正式的鏢師,只是偶爾跟著出任務,陸仁山沒給他安排具體活計,他就跟著文辭到處晃悠。
“方雙雙,被我逮著了吧。”文辭叫停他,雙手合握在身後,繞著他轉了一圈。直到他開始有些侷促,才悠悠笑道,“大家要麼休息要麼站崗,就你偷懶耍滑,我要告訴陸叔叔,叫他扣你銀子。”
方景煞有介事地跟她抱拳行禮。
“還請瓷瓷女俠手下留情!我本來出來這趟就沒分成,再被罰錢就要倒貼錢了!”
文辭對他的識時務十分滿意,輕咳一聲,叫他免禮。“罷了,看你如此年輕俊秀,就饒你一次,諒你下次不敢再犯!”
“多謝女俠,小人一定銘記女俠恩情,給女俠當牛做馬……”正說著,船身突然一陣搖晃。
他們乘的客舟較為輕便,有幾層樓高的千里船經過,捲起翻滾的波濤,帶著小船一陣顛簸。
方景苦練過扎馬步,腿腳好像釘在地上,穩得很,任船搖晃巋然不動,見此下意識地展臂虛虛護住她。文辭底盤不穩,踉蹌兩下,直接撞實進他懷裡。
說不清被甩到木製船舷上,和甩到他堅硬如鐵的胸膛上哪個更痛,文辭彷彿聽到了巨大的“砰”的一聲。暈頭轉向中她抓住方景的胳膊,像是在海浪中抓住了礁石。
沉默堅硬,十分可靠。
熱度透過薄薄的布料,鼻息間是少年清爽乾淨的氣息。文辭努力表現得鎮定自若,等到顛簸停息,若無其事地從他懷裡鑽出來,回眸看去。
方景此時還保持著那個姿勢有些愣神,被文辭一瞧,慌忙拿開手,耳朵唰一下紅了。
目光注視下,他像是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放。侷促地摸了摸耳後,又放下了蹭了蹭衣角。
文辭感覺自己的窘迫都被他這一套連招趕跑了,學著江湖人士抱拳行禮,笑意盈盈。
“多謝這位少俠!”
惠州多經商,很多大商號也是請人押鏢。若有同行相遇,則會呼喊鏢號,互相應答。
鏢隊行話太多,跟著鏢局這幾天,文辭雲裡霧裡,也算聽懂了一些皮毛。走鏢又叫走趟子,因此喊鏢號也叫喊趟子,是跟武林同道江湖中人打招呼的一種方式。
在文辭之前的想象裡,鏢號是像叫賣或者打更一樣的詞,會說什麼“鏢行借道,行人迴避”,“南來的北往的綠林的街訪的”。
這回真正聽到,遠比她想象的震撼又複雜。鏢號主要喊“合吾”二字,音作“赫武”,意為赫武揚威。長長的號子像古老的祭祀呼喝,也像船工的號子。十多人一起喊,很有氣勢。
各家音調都有所不同,懂行的一聽就知道哪家。義豐這邊調子拖得長長的,前輕後重,尾音低沉,有的鏢行則較為輕靈短促。
無論見橋見村,遇墳遇賊,啟程停靠,都要喊“合吾”,有時只這兩個字重複,有時後面再加一些行話。比如請文辭上船時,就喊“兩邊坡兒,當中飄兒,龍宮把合著,合吾。”
文辭聽多了,也能自己半蒙半猜理解意思。“龍宮”指水,“把合”就是仔細看仔細瞧。
聲威赫赫,喊聲震天,一動身就張揚地告訴所有人鏢隊在這兒。文辭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感覺路上的人都朝她們看,聽得多了,也被帶動著熱血上頭。
鏢局見面,這邊喊完,那邊響應,河道里好多船此起彼伏合吾呼應,蔚為壯觀。
有看見熟人的,眾人還會隔江打個招呼。陸仁山是義豐的鏢頭,人又在江湖上很有名聲,不時能收到些後輩的問候,說有機會要前去討教。
方景跟別人打招呼也很多,畢竟他以前到處去“討教”。
小小的人那時才到大人腰間,抿著嘴做嚴肅狀,卻擠出了兩腮軟肉。舉著比他還高的長槍或者長刀,雖招式有模有樣,卻也讓人發笑。
又聽說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