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陳韓三殘部,聯合梁成衝打羅獻成擔任西線主帥理所當然本人也是這麼想,聽董原有意先解決西線威脅,就主動請纓。
董原將手袖在身後,眺望對岸的山巒,說道:“陶將軍主動請戰是好的,但陳芝虎入河南之後,西線就只能徐徐圖之,要避免打草驚蛇,當前只能借圍剿陳韓三的名義,往信陽增兵,待梁成衝在南陽站穩腳之後,才能再去圖羅獻成……”
南陽處於淮山…桐柏山西麓的南陽盆地之中,為南船北馬jiāo換之地,順河南下,可通漢水,出方城道可至河南,是南蔽荊襄、北控汝洛的jiāo通孔道。
南陽則為羅獻成所佔,但陳芝虎任河南制置使期間,兵鋒甚銳,羅獻成畏之,主動放棄南陽,退守南陽南面的襄樊,與陳芝虎部拉開距離,其後羅獻成又有意南進,yù策應奢家,向廬州、江西方向施加壓力,一直就沒有回兵佔領南陽。
近年來,羅獻成在招安不招安之間猶豫不決,也沒有心思將勢力擴大到南陽,但南陽其地已經給羅獻成掠奪一空,諸縣都十室九空。
梁成沖年前率部進入南陽,實際上只是佔了一片殘地,要依賴北面的河中府及東面的淮西,才可能在南陽站穩腳,但絕非易事。
梁成衝在南陽還沒有站穩腳,淮西就氣勢洶洶的去打羅獻成,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怕羅獻成豁了出去,出兵打南陽,再投降陳芝虎,淮山南北的形勢就惡劣了。
當務之急,淮西應先經營信陽。
信陽為淮西的西線,為淮山…桐柏山結合部的北麓,又稱義陽,與南陽毗鄰相依,是豫南重地,但也受流禍摧殘,成為殘地。
時至午時,正當農戶生火燒灶之時,但站在硤石山上,眺望南北,幾乎看不到有炊煙從鄉野升起,滿目瘡痍。劉庭州心有所感,眼睛飽含濁淚,不曉得這山河還要給蹂躪多時,才能收拾好,讓民眾安居樂業。
陶chūn心裡卻是另有所想,見董原無意讓他去守信陽,不由思量起自己日後出路來——
從濟南與陸敬嚴分道揚鑣,他就跟著嶽冷秋一路走到今日。在嶽冷秋翼下也的確得到很大的好處,從之前的裨將,到今日已經手握數萬雄兵的鎮將。
原以為長淮軍撤下來,能撈到鎮守淮西的差遣,誰料到嶽冷秋會受柳葉飛、陳韓三投敵事牽累,被迫辭相,如今給貶到江州督戰,而朝廷起用董原鎮守淮西。
此時無論是形勢需要,還是朝廷令旨都不得不先受董原節制。
在東閩軍中就與董原打過多年的也有些琢磨不透他的想法。淮西諸軍,雖說長淮軍兵馬最多、最強,但是這些年來東奔西走,南征北戰,總沒有一處落根的地方,他有意去守信陽,也是想在信陽學淮東實行屯戰,不管將來朝廷如何內鬥,總有他的一席之地。
只是在董原面前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旁人倒不管陶chūn此時心裡的xiǎo九九,楚王元翰成移藩壽州後,倒不覺得壽州條件艱苦,月餘來也不管王府修繕之事,跟著董原、劉庭州等著跑前跑後,視察軍政、體察民情,還從自家腰包裡掏出數萬兩銀錢來賙濟難民,一時間給贊為賢王。
“自漢末,劉馥都在硤石山築壘守淮,又在硤石山下招募流民,廣營屯田,積聚軍糧,以為守淮之根基,”元翰成站在硤石山上,興了指點江山的意頭,氣意風發,問董原,“董大人,你覺得本王所言如何?”
硤石山分南北兩山,南山在淮河南岸,北山在北岸,兩山夾淮山而立,形勢雄壯險要,是壽州守禦之要衝。在早些年的淮泗流窩裡,壽州城給摧毀,之前在硤石山上的軍事要塞也只剩下殘壘,唯有浩dàng淮水從山崖之間流淌而過、亙古不變。
“王爺所見甚是英明,董原多有不如。”董原拱手道,但心裡也是發愁。
元翰成所言是泛泛而論,董原將行轅設於壽州,還千方百計的上書建言使楚王移藩壽州,就有經營壽州之意。
所謂經營,歷代以來最為有效的,無過於招募流民、廣營屯田,淮東之所以能崛起,與這個也有莫大的關係。但是經營壽州,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董原又不能空手變出金銀糧秣來,兩手空空,談什麼經營?
就江寧所撥給的錢糧,每年計有兩百萬兩銀,在江寧當前捉襟見肘的政權下,不可謂不多,但給淮西十萬兵馬一攤,每年還要額外支援南陽梁成衝一部分錢糧,還要修繕整固從渦陽到信陽,到壽州的城池,所剩無幾。
從東陽府往北,淮西幾乎就沒有一座完好無損的城池,而要整固淮西防線